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新聞背後/海外企業為何看好香港發展前景\鄭曼晴

時間:2025-10-11 05:02:07來源:大公报

  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日前舉行第五批重點企業簽約儀式,這次引進的18間企業,不但有排名全球十大的醫企,而且業務涵蓋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技術、微電子、跨境金融等前沿領域,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企業有近四成來自海外,不但體現政府「搶人才」、「搶企業」政策的成效,也證明國際巨企紛紛看好香港發展前景。

  引進辦成立3年以來,至今引進102間重點企業,料為香港帶來600億元投資,以及創造超過兩萬個職位。而隨着引進辦先後引進合共五批重點企業,也能看到海外投資者這些年來對香港態度的明顯轉變。

  回望2023年,引進辦與第一批20間來自內地與海外的企業舉行簽約儀式,當時僅有4間是海外企業,而且大多數企業的業務性質也集中在生物科技和醫藥方面,儘管當中也不乏業內知名巨企,但不諱言說,這或多或少反映了當時許多外界投資者對香港仍抱持觀望態度,而且本地對創科產業環境的建設也尚在起步階段,故吸引的投資範疇較為單一。

  進一步向「全球樞紐」轉型

  但短短兩年後,不論是香港自身的發展條件,還是外圍環境因素,都出現了巨大的變化。最新引進的第五批重點企業,有內地互聯網龍頭之一的小紅書、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也有英國葛蘭素史克(GSK)、瑞士羅氏(Roche)、德國默克(Merck)等三家全球十大藥企,還有來自美國的文創企業阜博集團(Vobile)。這些企業的業務既包括AI語言模型、半導體、區塊鏈和Web 3,也有網絡平台、數字資產管理、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生產商等等,多元程度遠超以往。

  GSK表示,正式落戶香港的原因,在於粵港澳大灣區不斷發展,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的橋樑,既可以幫助國際公司進入內地市場,也能協助內地公司拓展國際市場;羅氏則指出,其數個月前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完成了首個「首次人體臨床試驗」,證明了香港醫療團隊的專業能力,並會善用香港作為亞太樞紐的優勢,與內地緊密合作;瑞士的區塊鏈平台Polkadot亦表示,希望透過落戶香港將區塊鏈發揚光大,令更多人可以使用這種「去中心化」技術,更好管理數字資產。

  從這些巨企高管的說話中,正正反映了香港如今最大的優勢所在。現在的香港已不僅僅是國際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中國門戶」,更進一步向「全球樞紐」加速轉型。普通法制度,資金、人才、貨物和資訊自由流通,世界唯一一個擁有5間全球百大大學的城市,再加上連接粵港澳大灣區、「一帶一路」倡議,北部都會區、國際調解院等重要平台陸續落成。對比其他地方單邊主義抬頭,提高外資和海外人才入場門檻,香港不但在制度法律上有穩健的基礎,還有樂觀的發展的前景,是以成為不少外企進行戰略擴展的首選之地。

  多元構建創科產業重心

  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視特區政府近年來在招商引才和大力推動創科發展方面的努力。例如官員多次外訪開拓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今年5月還首次率領內地和香港企業商貿代表團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進一步強化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的平台角色,為商界拓展商機,平衡投資組合,迴避地緣政治風險。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再宣布成立「出海專班」,整合投資推廣署、貿發局和香港駐內地辦事處外地辦事處,組成一站式平台為企業「出海」制訂多元方案。

  此外,以創科局為首的政府部門也會提供更多供產業落地的應用場景,如提速建設第三個「InnoHK 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調「新型工業加速計劃」申請門檻、啟動「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等等,扶植龍頭或具引領性的創科企業在港發展,令香港的創科產業結構重心不再只圍繞醫藥或生物科技,成為吸引其他更多不同領域科技企業落戶的誘因。

  猶記得不久前,美國國務院才發表所謂的「營商環境報告」,說香港營商環境如何不堪。比起這些政治報告中的蒼白文字,眾多海外企業「用腳投票」展現對香港的信心,無疑更具說服力,也算是間接摑了美國反華政客們一巴掌。香港沒有脆弱到會被幾句抹黑擊垮,相反,在世界大變局之下,香港的韌性和重要性越加突顯,有足夠的底氣應對任何挑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