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讀者來稿/創新香港綜合文旅產品 打造鄉郊特色旅遊\瞿佳佳

時間:2025-08-09 05:01:52來源:大公报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旅遊的示範核心區,未來可進一步深挖海岸線和鄉郊旅遊資源,融匯香港國際化的旅遊特色,打造文體旅新質增長帶,建立獨具特色的香港文旅品牌。

  近年,香港入境遊客增量顯著。而入境市場呈現多元新需求,既有消費者市場的細分特點,又有大眾偏好的共性趨勢,值得香港持續關注。

  一方面,內地遊客已成為香港旅遊業的核心客源群體。2025年1-6月香港累計接待旅客約2400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佔比達75%。伴隨內地遊客的旅遊模式轉變,購物消費已非內地遊客來港主要目的。另外,內地鄉村旅遊煥發活力,如去年廣東省接待鄉村遊客人數達5.1億人次,帶來3798.7億元人民幣旅遊收入,同比增長22.5%。香港雖擁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和鄉郊旅遊資源,但尚未形成體系化的新興旅遊吸引力,針對內地遊客偏好的定制化供給存在結構性缺口,需求對接不足。

  另一方面,過夜遊客到訪的景點,仍集中於維港、迪士尼樂園等近現代人文景觀,而融合香港生態生活資源與深度歷史文化體驗的綜合性文旅產品開發相對較少。

  因此,香港除鞏固現有優勢外,可依託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背景,開發「古今融匯、城鄉並舉」的體驗項目,以吸引對文化深度與生態生活需求更高的增量客群,鞏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的定位。

  研究五個主題品牌

  構建具有國際文化品質的郊野鄉村集群,營造香港理想生活範本,可打造五個主題品牌,引導主題旅遊產品開發及特色線路設計。

  「宋韻文化+鄉村」——歷史文獻與考古發現證實,香港在宋代時期是外國船舶進入廣州之前的必經之地,為廣東和閩浙之間中外商旅的重要樞紐。如今,香港非遺中部分項目仍可追溯至宋代淵源。可深入考據新界鄉郊村落內具有宋韻文化淵源的名人事跡、歷史傳說等,進而引導開發宋韻主題的度假民宿、文創產品、節慶活動等多元業態,為香港塑造獨特的歷史文化根脈標識。

  「非遺生活+鄉村」——可結合文化村落生活習俗,進一步挖掘梳理在地特色非遺樣本,引導非遺產品化開發和產業運營,營造原汁原味的香港生活方式場景。以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潮人盂蘭勝會、天后誕等節慶為核心載體,兼顧傳承與發展,構建鄉郊非遺活態發展空間,引導非遺文創開發、品嘗非遺美食與製作等運營業態聯動發展。

  「影視IP+鄉村」——依託香港影視IP的知名度及長效吸引力,精準對接遊客打卡消費心理,系統開發鄉郊區域影視資源的衍生消費場景,復刻經典影視的懷舊場景,轉化熱播影視的即時流量,為拍攝進程中的影視作品提供互動體驗與先導傳播,開發主題路線。

  「郊野公園+鄉村」——聯動盤活郊野公園及周邊關聯村落,因地制宜引導培育山地賽事、度假民宿、娛樂文創等多元業態,深化遊客的郊野公園體驗。

  「特色農業+鄉村」——培育更多香港農特色農產品品牌,促進高校及科研院所相關科技農業轉化,引導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生產場景體驗化、生態資源藝術化,推動特色農業生產與農耕體驗、生態露營等業態結合,提高特色農業附加值。

  在此基礎之上,後期依據資源普查及特色村落布點,連村帶軸打造若干處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鄉郊休閒灣,以軸擴面發展香港農文旅融合新質增長帶。

  若要實現以上發展目標,需實行多項保障措施:

  一是多規合一做好基礎普查。政府部門可聯合不同機構組織,針對香港鄉郊農文旅資源進行普查,編製旅遊資源分類名錄及圖集,為開發建設、招商運營提供引導依據。

  二是開展新一輪鄉郊振興。在現有鄉郊保育計劃及永續鄉郊的推進過程中,選取特色鄉村試點,以運營為導向編制《香港農文旅融合新質增長帶及特色鄉村開發運營專項規劃》,盤點農業用地、可建設用地及運營空間,明確開發邊界、發展方向及品牌定位,評估產業運營潛力,梳理業態准入清單,出台市場引導策略,優化基礎設施。

  串聯內地城市強化區域協作

  三是深化人才支持體系。通過多種形式進行人才招募與理念推廣,出台相應鼓勵政策。並用市場化手段招募人才推動振興鄉郊經濟。

  四是構建目的地線上系統。整合數字資源,構建統一服務平台,開發覆蓋鄉郊文旅全要素的一站式在線平台。更可串聯大灣區其他城市的旅遊線路及產品,強化區域協作,切實推動香港建設成為「一程多站」旅遊示範核心區及國際城市旅遊樞紐。

  五是強化品牌營銷。鄉郊農文旅品牌營銷需精準聚焦內地遊客、國際遊客的偏好,應在品牌識別系統、宣傳口號、旅遊項目命名等關鍵環節,充分考量內地遊客、國際遊客的文化背景、審美習慣與情感訴求,注入文化親切感,提升吸引力與辨識度。

  杭州星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