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難免要克服不少艱難和險阻,但偶爾也會碰到千載難逢的機遇,讓中國加速崛起。世界貿易組織(WTO)於1995年成立後,中國主動抓住機遇,並於2001年成功加入該組織。加入WTO標誌着中國決心深度融入全球經濟體系,並藉此機遇「倒逼」國內加快經濟改革開放和國家的經濟發展。
今年,美國總統特朗普悍然和野蠻對全世界發動超大規模的關稅戰,而其矛頭顯然是要一舉扳倒中國,阻斷中國的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進程。不過,我在4月9日的《大公報》卻斷言,「在中美這場『攤牌戰』中,我認為美國打不贏。更有甚者,美國在這場戰鬥中會讓全世界的人看清楚美國國力的不足和萎縮、美國在維持全球霸權上的有心無力和事與願違,以及美國正在加速在衰落的不歸路上滑行。相反,打贏這場『攤牌戰』將會讓國家更團結、人民更自豪、國際聲譽與地位更高以及加快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美國對中國發動的不自量力的『攤牌戰』恐怕是歷史上美國戰略的重大失誤。」近期事態的發展讓我對此研判更有信心。
從歷史角度看,美國的重大戰略失誤為加快中國的崛起提供了另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但這個機遇不是中國主動爭取得來的,而是由美國主動奉上的。鑒於美國發動這場「攤牌戰」的目的是要讓中國一沉不起,但其所獲得的結果卻是截然相反。事態的發展對美國而言無疑是一大歷史嘲諷。
今天,儘管特朗普發動的關稅戰還在反反覆覆、朝令夕改地推進,而美國又意圖把戰火燃燒到航運、金融和其他領域,但眾多西方專家和學者已經斷言美國已經輸掉了這場對華「攤牌戰」,至少它無法打敗中國。誠然,中國無可避免要因為美國的霸凌攻擊而蒙受重大經濟損失和痛苦,但總的來說,由於特朗普對中國和美國的實力對比作出了嚴重的戰略誤判,因此讓中國獲得了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打贏美國或至少立於不敗的機會,並在勝利和不敗的過程中進一步強化自己和推進自身的發展。
由於中國早就預料到美國會向中國發動貿易戰,所以已經為此做好各種應對和反制的政策和措施。當特朗普啟動瘋狂的關稅戰時,中國便能夠迅速作出反制和懲罰美國的行動。過去一段時間,中國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規來對付美西方對中國的經濟遏制和訛詐,從而強化了中國在法律制度上的戰鬥力。這些法律法規包括《反外國制裁法》、「不可靠實體清單」、《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關稅法》、「網絡安全審查」、反壟斷和併購審查、《出口管制法》和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清單等。這些法律法規的存在和有效應用,讓中國可以依法對美國商品徵收大額關稅、限制稀土和其他關鍵礦物出口、懲治行為不當的美國企業等反制行動,並要美國付出沉重和越來越難以承擔的代價。一些美國的學者更認為中國越來越能夠嫺熟地運用這些法律法規對美國造成傷害。
中國的國際威望迅速提升
由於美國發動的關稅戰嚴重和粗暴踐踏其所構建的所謂「自由國際秩序」和自由貿易規則,悍然實施單邊主義、保護主義和霸凌主義,其種種損人利己或損人又損己的行徑嚴重損害其他國家的經濟利益,已經導致美國的聲譽、信用、可靠性和「軟實力」蕩然無存。不少國家由於國力有限或者對美國在貿易和安全上高度依賴,所以雖然內心極度憤慨,但卻只能忍辱負重,希望通過盡量順應美國的無理要求和橫蠻苛索以促使美國網開一面。一些實力較為強大的西方國家則表現較為強勢,但實際上只對美國的霸凌行為作出溫和反應,仍然是寄望通過對美國作出一定妥協與讓步換取美國關稅的減免。
然而,這種委曲求全的應對方式只會換來美國更多的囂張、蔑視和需索。相反,中國以快速、果斷、強硬和有效的反制和懲治行動對付美國,並展示出與美國戰鬥到底的氣概、決心、毅力和實力。中國以一己之力抗衡美國、捍衛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和維護公理和正義,溫暖和鼓舞了不少國家,並獲得它們的欣賞和讚嘆,大大提升了中國在國際上的道德形象、地位和影響力。
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重要目標之一,是要以關稅為武器逼迫其他國家切斷與中國的經貿聯繫,從而重創中國經濟並引發中國政治動盪。誠然,美國國內市場對不少國家甚為重要,遂讓美國得以對它們進行脅迫與敲詐。然而,鑒於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以中國為首要貿易對象的國家比美國多得多,而眾多國家又高度依賴來自中國的製成品與原材料。因此,美國絕無能力迫使其他國家作出巨大犧牲來滿足美國的無理要求。
事實上,美國的關稅戰和其他保護主義行徑意味着美國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封閉,而美國的對外投資與援助也將不斷減少。因此,捨中國而就美國對很多國家來說並非明智之舉,也不符合它們的長遠利益。近幾個月來,越來越多國家積極尋求和推動加強與中國在經貿上的合作和聯繫,它們包括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等美國的盟友。中國、日本和韓國也積極商討建立三國間的自由貿易區。正如歐洲學者阿加特.德馬雷(Agathe Demarais)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感嘆說:「如果美國仍然是全球唯一霸主,看不到其他可行替代方案,那麼各國樂意與美國站在一起的想法或許成立。然而,情況已不再如此,北京正在抓住黃金機會,展現出自己作為『房間裏的成年人』的形象,以及提出對抗敵意滿滿的華盛頓的可行替代方案。」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在國際上的領導作用的提升。特朗普一手摧毀了美國過去八十年來建構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秩序,讓全世界陷入失序、混亂和動盪狀態。世界各國在擔憂之餘,更希望在美國缺席的情況下重建一個更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過去的經驗顯示,即使沒有美國的參與,不同國家仍然可以通過彼此合作成立一些國際組織來促進共同利益,重要實例包括歐盟、金磚國家、《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和《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CTPP)。今後,世界各國將會與中國聯手建構一個不以美國為中心的新國際秩序。
與二十年前中國參加WTO一樣,特朗普的「攤牌戰」「倒逼」中國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不過,即使沒有特朗普的「攤牌戰」,為了轉變發展模式以應對內外環境變遷,中國早已下定決心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而這些舉措反過來又強化了中國抗擊美國的能力。去年7月,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已經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有不少內容都加強了中國應對美國發動的大型貿易戰的挑戰,尤其在增加內需、增加居民收入、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扶持民營企業、加快人民幣國際化、擴大國際經濟空間等方面。
在特朗普於4月初發動關稅戰之前,李強總理於3月初在全國兩會作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開放的舉措以落實三中全會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這些舉措的目的是要應對即將來臨的特朗普的關稅戰對中國的衝擊。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釋放多樣化、差異化消費潛力和推動消費提質升級;提出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加強內外貿市場渠道對接,促進出口轉內銷;提出要再次採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支持經濟持續向好;提出要大力鼓勵外商投資,包括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和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提出要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提出要促進居民增收工作,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減輕負擔和強化保障等。
特朗普策動的關稅戰開打後,為了積極有效應對,中央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進程。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針對複雜嚴峻的外部挑戰,作出了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的重要決定。會議首次提出「四穩」方針(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為下一步經濟工作的着力點。正如內地《經濟日報》的金觀平所言:「穩就業」有助於提高居民收入,帶動消費,進而穩定生產;「穩企業」不僅能有效吸納就業,還能豐富產品供給,充盈市場活力;「穩市場」,是在營造可預測的投資和消費環境,本身就是一種向好預期;「穩預期」才能調動全社會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的效能。「四穩」環環相扣,事關經濟發展大局。
極大增強中國人的道路自信
為了加快健全平等保護非公有制經濟的法治環境,4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立法形式把對國企和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實下來,使各類經營主體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該法又要求改善投融資環境,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科技專案和技術創新。
過去數年,通過不斷修煉「內功」,中國經濟的韌力和實力已經有顯著提升,特別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新能源汽車、芯片設計和製造、創新科技等新質生產力上,讓中國有更大的定力、實力和耐力去抗擊美國的經濟霸凌並立於不敗之地。特朗普的關稅戰爆發後,各國對美國、美元和美元資產的信心明顯下降,導致美債、美股和美元價格下滑,從而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近期人民幣特別數字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加速上升乃為明證。
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部署下,中國此次激勵和團結全國人民強力有效回擊特朗普的關稅戰,大大增強了中國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煥發對國家前景的憧憬以及提高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經過此次對美「戰爭」的歷練,越來越多中國人對美國的制度和價值觀有更客觀和正確的認知,和對本國的制度和價值觀的新體會和新欣賞。一個更加自覺、自豪和自信的中華民族將能以更昂揚的鬥志推進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復興。
引領各國探討新的國際秩序
為了應對特朗普的關稅戰,中國的開放速度會加快,更多外資會進入中國尋找發展機會,而中國對外資則會提供更優越的營商環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鼓勵外商投資,主要舉措包括穩步推進服務業開放、切實保障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加強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和發揮好各類開放平台(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保稅區等)作用。中國會推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以及深化多邊和雙邊和區域經濟合作。
最後,中國在重塑將來的國際秩序上必然會發揮更大的領導作用,為加快中國的崛起提供動力。今天,美國已經失去了領導世界的能力、意志和公信力。世界各國希望在原有的國際秩序和國際組織的基礎上建構一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普惠、包容和能夠促進共同發展的新國際秩序。
對於新國際秩序的雛形,國家主席習近平已經提出過不少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理念,特別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其他全球倡議。在這個過程中,中國將會主動引領世界各國探討和設計新的國際秩序,而不少國家則認為只有中國才能擔負起這個重任。與美國相比,中國代表着「確定性」、「可靠性」、「可預測性」和「包容性」,而中國更願意與其他國家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一個在未來全球發展過程中能夠發揮不可或缺的領導力的中國乃中國進一步崛起的明證。
總的來說,美國對中國發動的「攤牌戰」反而會加快中國的崛起。一些西方的觀察家也開始看到這一點。比如,《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特約撰稿人羅傑.卡瑪(Rogé Karma)在4月20日這樣寫道:「特朗普總統的策略可能會加強中國的地緣政治地位,增強北京的軍事實力,並削弱美國的全球地位及其經濟。」
實際上,特朗普的戰略失誤將導致一個讓中國更有發揮空間的新國際秩序的誕生。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榮休講座教授、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