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社評/優化歷史教育 厚植家國情懷

時間:2025-10-04 05:01:23來源:大公报

  教育局昨日向學校發出通函,公布優化高中中國歷史科及歷史科課程框架。這是落實行政長官李家超近年施政報告中強化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舉措,有助於學生全面正確認識歷史,樹立國民意識及國家觀念,強化對國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心。

  中史科及歷史科一直肩負讓學生正確認識歷史、培養國民身份認同及家國情懷的重任。然而,香港回歸以來歷史科長期不受重視,教科書的部分內容也偏頗,着重以西方角度看待中國史和世界史,內容碎片化,忽略了內地現代化成就和對改革開放的深入探討。不少學生對重大歷史事件如抗日戰爭的了解停留於表面,例如對東江縱隊堅持抗戰所知甚少。加上部分老師本身的政治立場有問題,長期耳濡目染之下,導致一些學生對歷史了解片面甚至錯誤,產生身份認同的混亂,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偏低,這是香港在一段時期社會動盪的一個重要原因。

  痛定思痛,加強歷史尤其是中史教育成為香港社會的共識。行政長官多次在施政報告中提到要強化歷史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今次的課程改革正好補上這一課。根據最新課程框架,中史科由「中國古代史」和「中國現代史」兩部分組成,現代史新增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等內容,這樣的內容增補是完全必要的。

  中國共產黨成立是開天闢地的大事件,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也深刻改變了香港的發展進程。香港回歸祖國後實行「一國兩制」,長期保持繁榮穩定,如今進入「愛國者治港」新階段,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的。作為香港特區的學生,不能不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不能不理解中國共產黨以推動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偉大信念。理解了中國共產黨,就掌握了理解當代中國的脈絡,進而產生國家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自覺將個人事業與國家發展、民族前途緊密聯繫在一起。

  此次歷史科內容也有優化,如在新設的「現代世界的形成」單元中,包括帝國主義國家的殖民擴張及亞洲的反抗等,這對正確認識香港歷史很有幫助,可以破解以前港英政府對「鴉片戰爭」的美化,增強對近現代以來中國人民為反抗外來侵略者、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而前赴後繼的認知,理解香港與祖國一直血脈相連的歷史邏輯。又如在「中國與世界」單元中,涉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的發展與成就等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幫助學生理解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離不開中國,強大的中國不僅是世界經濟火車頭,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有關單元的學習會增強學生的中國人自豪感,拓寬世界視野。

  新課程框架擬於2027/28學年在中四級全面推行,並適用於2030年及以後的香港中學文憑試。為支持學校順利推行優化課程,教育局會提供協助,包括教師培訓、多元化教學資源、歷史考察、專業交流等。教學過程生動化,有助提升學習效率。

  香港的明天,需要有根有魂的年輕一代。高中中史科與歷史科課程的優化意義重大,不僅補上了中國歷史教育的課,更在培養國家認同上發揮重要作用。當香港青年善於從歷史中汲取智慧,他們將成為連結香港與祖國的橋樑,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見證人、參與者和貢獻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