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兩位王楚欽和孫穎莎的粉絲購買了許多應援周邊物品。\大公報記者蘇雨潤攝
傳統消費模式下,觀賽體驗往往止步於「點對點」的單一場景─看完一場比賽,手中的票根便失去了價值,成為一張平平無奇的紙片。但隨着消費業態迭代升級,一張張小小的票根正打破邊界,在「連接」與「延伸」中被賦予新的價值,從單純的入場憑證,蛻變為串聯多元消費的「紐帶」。今年,WTT和中網也都相繼推出票根優惠,觀眾可憑票根在法海寺、石景山樂園、八達嶺森林公園等景點享有不同程度的優惠,甚至可以免費進入。
觀眾成為深度遊參與者
這種模式如同為消費市場鑿開了堵塞的「壁壘」,讓流量像活水般在不同場景間流動。觀眾不再是「看完比賽就走」的匆匆過客,而成為深度體驗城市魅力的參與者。從太原來的蔣女士在帶孩子看完WTT的比賽後,隨即就去了首鋼高爐SoReal科幻樂園,憑藉票根不但免費進行了抽獎,還獲得了特調飲品。「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會讓我想去更多的地方體驗。」
對消費者而言,票根經濟是實打實的「福利加碼」,既滿足了觀賽需求,又通過實實在在的優惠提升了體驗感與獲得感,讓一張票的價值實現最大化。同時,對商家和主辦方而言,這更是將「流量」轉化為「留量」的關鍵策略,將賽後的巨大客流精準引導到合作的商圈、餐廳和景點,有效拉動了二次消費,激活了整個區域的商業活力。票根經濟正如一架「橋樑」,將短期賽事與城市長期消費活力緊密相連,為假日經濟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