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專家指出,AI新時代下,藍領工種的需求將增加。圖為一名技術工人正在進行焊接工作。\路透社;右圖:AI技術飛速發展,將取代入門級職位。圖為意大利一間工廠的員工使用電腦在製作鞋子的皮革上畫出切割痕跡。\法新社
隨着人工智能(AI)技術日漸成熟,有關AI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引發熱議。微軟旗下求職社交平台LinkedIn(領英)CEO羅斯蘭斯基2日表示,未來擁有AI技術的應聘者將比擁有頂級學位的人更具優勢。不過,許多Z世代(生於1990年代末至2010年代初的人)則持不同看法,有人放棄原本專業轉向AI無法取代的藍領工作,也有人順應潮流選擇AI相關行業。有調查認為,AI進入職場並不意味着人類失業,可能只是工作內容發生改變。
【大公報訊】LinkedIn行政總裁羅斯蘭斯基2日強調,隨着越來越多的企業將AI融入工作場所,未來的工作不再屬於那些擁有最高學位或上過最好大學的人,而是屬於那些適應能力強、有遠見、樂於學習、願意擁抱AI工具的人。
要求具AI技能的崗位增7成
LinkedIn最新數據顯示,要求應聘者具備AI素質的招聘崗位數量同比增長約70%。該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金布羅表示,適應AI能力將成為職場「新的流通貨幣」。羅斯蘭斯基也指出,AI不會完全取代人類,但掌握AI技術的求職者將取代缺乏這項能力的人。他提醒,光是會和AI聊天機器人互動並不足夠,人際交流能力仍是重要優勢。
自OpenAI於2022年底推出ChatGPT以來,AI技術迅速顛覆多個行業,引發年輕人對就業前景的普遍擔憂。
事實上,AI對入門級職位的替代已在多個領域成為現實。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顯示,過去3年間,在軟件開發、客戶服務等最易受AI影響的行業中,22至25歲年輕人就業率下降13%。
研究人員稱,這類崗位通常承擔較為標準化的任務,例如分析編碼數據與基礎生產工作,恰好屬於AI擅長處理的「教科書式知識」範疇。
微軟2024年的一項調查發現,71%的企業主管會傾向選擇缺乏經驗但掌握AI技能的求職者。
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34歲的哈特曾在一家小型電子商務公司工作,隨着企業越來越依賴AI,他失業了。哈特在求職過程中發現,企業總是要求應聘者掌握使用ChatGPT、Gemini等AI工具的能力。
黃仁勳看好藍領工種
美國英偉達公司行政總裁黃仁勳近日表示,隨着AI推動數據中心加速建設,水電技工和木匠等藍領工種將在AI新時代十分搶手,相關需求甚至可能「每年翻倍再翻倍」。
據報道,建造一座佔地23萬平方米的AI數據中心預計創造約1500個建築相關職位,落成後仍需約50名專業人員負責維護,每個職位還可能額外創造3.5個就業機會。
面對技術變革,許多Z世代年輕人轉向更務實的職業選擇。美國商業月刊《快公司》調查發現,53%的Z世代正考慮藍領或技能型工作,47%傾向醫療、教育等以人為本的行業。在加州,年輕人意識到AI對白領崗位的威脅,正紛紛轉向技工行業。
23歲的帕爾默放棄大學學業後創辦電氣公司,首年營收達9萬美元,預計2025年將突破15萬美元。他認為,AI無法取代「電工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亞利桑那州18歲的高中生埃文斯選擇畢業後直接進入重型機械公司擔任學徒,他表示:「AI或許能提供輔助,但它無法親手拆卸發動機。」
面對年輕人對就業的焦慮情緒,耶魯大學最新研究指出,AI對就業市場的實際影響目前仍相對有限。
耶魯大學經濟學家金貝爾以放射科醫生為例,稱該職業雖廣泛應用AI工具,但招聘人數不降反升,說明「AI改變的是工作方式,未必導致失業」。
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金德認為,當企業用AI重新設計工作流程時,真正的「大替代」才會發生。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