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五樓,設有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與「智方便」自助登記站,香港8個政府部門的70項政務服務(含稅收、公司登記、醫療健康等)可在此實現「跨境通辦」。截至去年年底,粵港「跨境通辦」服務專區已上線150餘項服務事項,跨境服務地圖還接入了灣區內地9市共68個政務服務中心實體窗口。
此外,廣東還將服務網點延伸至香港,方便港人未離港即可辦理廣東社保業務。近年來,廣東已在港澳部署8台內地自助服務終端,可辦理180餘項民生服務事項,規則銜接已覆蓋醫療、教育、就業、政務等領域。目前,廣東正持續優化社保服務共享與跨區域配置,計劃將社保服務網絡擴展至香港全境。
融合發展已成為三地居民的普遍共識。在大灣區市場一體化建設中,廣東聯合港澳創新開發「灣區標準」。小到杏仁餅、絲苗米,大到樓宇可持續發展指數,都有一個三地認可的標準,讓港人穿梭大灣區時依然能享受到熟悉的高標準服務和高品質產品。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艷華表示,灣區「軟聯通」在民生領域合作不斷拓展,大灣區泛公共服務不斷融合互通,粵港澳公共服務逐步實現「三地同城、無感跨境」,港澳居民在內地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更加便利。他認為,隨着三地融合發展的制度化和便利化保障不斷完善,港澳居民北上灣區內地城市將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