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兩位器官移植受贈者范成榮(左)及盧嘉禮(右)分享重獲新生的經歷。\大公報記者黃佩琳攝
【大公報訊】記者黃佩琳報道:醫務衞生局、衞生署及香港電台昨日聯合舉辦「器官捐贈日2025」啟動禮,宣揚器官受贈者在國際體育活動的出色表現,鼓勵公眾發揮大愛精神。有器官受贈運動員感激捐贈者令自己重獲新生,重拾運動的樂趣,遠赴海外參與世界移植運動會,並且奪下獎牌,形容「很感激能活到現在」。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本港仍有近2500位病人在輪候器官,呼籲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
「第25屆世界移植運動會」於今年8月在德國舉辦,香港隊奪得55枚獎牌,當中包括47歲的盧嘉禮,他曾患腎衰竭十多年,輪候六年後,於2022年成功接受腎臟移植手術。他從小接受游泳訓練,曾是泳隊成員,畢業後因生活忙碌而中斷練習。患病期間,他一度陷入低谷,萌生了重拾游泳以激勵自己的念頭,並於2016年開始輪候器官時重新投入訓練。
盧嘉禮表示,輪候換器官期間,曾想像參加世界移植運動會。完成移植手術後,他更堅定了參賽的信念,即使因藥物影響而肌肉無力,仍堅持訓練,最終在50米蝶泳、200米自由泳及400米自由泳三個項目奪得銅牌。
盧寵茂呼籲登記捐贈器官
「是捐贈者把腎臟捐了給我,我才有機會參加這個運動會,我想用實際行動去感謝他。」盧嘉禮深懷感恩地說,「作為受贈者,我也會鼓勵身邊的人去登記成為器官捐獻者。」
29歲的范成榮患先天性心臟病,自小和病魔搏鬥,小學三年級時換心瓣,但中五時惡化為心衰竭,醫生指唯有器官移植一條出路。他輪候五年,終於等到機會。接受移植前,他要靠電動輪椅和吸氧才能出門,情況差時甚至要居家吸氧十多小時,但換心後可以到德國參賽,還拿下乒乓球男雙銅牌,他稱是「從未想過」。
他稱,「感謝捐贈者家屬願意做出大愛的決定」,他鼓勵朋友和家人考慮登記器官捐贈,給需要的人一個新生的機會,讓生命延續下去。
盧寵茂在啟動禮上致辭時表示,本港現時有41萬人登記器官捐贈,數字創五年新高,但每年的捐贈數量依然不足以應付需求。很多病人得到器官後,有98%的機會存活,他呼籲市民積極支持器官捐贈,到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意願,並告知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