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圖:大會現場展示了大灣區的低空經濟、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先進產品樣板,吸引了外資企業負責人的了解和洽談。右圖:11月3日,2025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以「投資大灣區,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辦。\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外資企業看好粵港澳大灣區,「AI+先進製造」項目成為外企增資擴產熱點方向。3日,2025粵港澳大灣區全球招商大會在廣州舉行。大會以「投資大灣區,共創美好未來」為主題,由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舉辦。現場遴選了21個重點項目進行現場簽約,簽約金額以「萬億元」為單位來計算。現場簽約項目以AI、先進製造為主,包括港企參與的粵港合臻智創科技園項目、大灣區(粵西)綠色低空+智算人工智能創新中心項目等。
有外資企業負責人告訴《大公報》,在投資大灣區過程中,特別感受到灣區融合在加速,企業有機會參與粵港跨境項目合作,由粵港兩地團隊合作一個項目,發揮各自優勢。大灣區內聯外通、產業集群先進,為外企帶來更大機遇。\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
大會現場展示了大灣區的低空經濟、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先進產品樣板,吸引了外資企業負責人的了解和洽談。商務部部長王文濤發表視頻致辭表示,近年來,在中央統籌部署和全力支持下,粵港澳三地共同努力,大灣區建設穩步推進,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商務部願與粵港澳三地一道,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擴大高水平開放,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增強發展活力,支持香港澳門鞏固提升自身獨特地位和優勢。
灣區可連接國際市場和中國製造
不少外資企業預計將在AI和先進製造領域增資擴產,而大灣區互聯互通亦為外企帶來更大的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吸引力,在於它讓企業可以同時連通國際市場與中國製造體系,在市場開放與監管機制上可以互補。」來自歐洲的電梯生產企業、通力(KONE)大中華區高級副總裁兼大灣區董事總經理謝佶雋告訴《大公報》,他們在深圳建設的智慧物流及裝備中心,不僅支撐大灣區供應鏈本地化,還能令香港端的項目物流時間縮短超過20%。香港在行業法規、服務規範和安全標準上的成熟體系,也反過來助力廣東業務優化。
謝佶雋還表示,公司參與的深圳皇崗口岸項目也是一個例子。「皇崗口岸位於深圳,卻由深港兩地共同使用,項目在建設及運營階段均需面對不同法規制度與技術系統的協調問題。」他說,公司將廣東與香港兩地團隊深度融合,實現從設計、安裝到後期運維的全流程對接,讓項目在法規、系統、服務標準等多個層面實現互通,也為項目提供了跨越粵港兩地、統一標準的服務體驗。
外企看好AI發展 計劃增資擴產
「大灣區具備完整的產業鏈體系與龐大的消費市場,加上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潛力非常巨大。」安姆科集團(Amcor)大中華區和北亞區總裁佘昕告訴《大公報》,公司計劃進一步在大灣區增資擴產,計劃在惠州新增一條生產線,投資約3000萬(人民幣,下同),同時在東莞新建投資規模超過6000萬的廠房與倉庫,在佛山也將投建信息化產業基地。
「這些新布局將推動在大灣區廠房製造的智能化與可持續升級。」佘昕說,AI使包裝行業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包裝結構優化與材料測試,減少浪費、提升效率。他指出,大灣區在數字化與AI領域的發展速度驚人,「我們正在探索利用AI進行包裝視覺檢測、產品追蹤,和消費數據分析,以此建立『智能製造+專業服務』的全鏈條體系。」他亦稱,香港在我們全球布局中扮演重要角色。集團在香港設有辦公室,承擔出口業務和國際客戶服務職能。「香港與國際市場的接軌程度高、專業服務成熟,是我們與海外客戶溝通的重要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