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林冰冰(中)表示,現時已有180個私營醫療機構參加「醫健通+連通支援及認證計劃」。
【大公報訊】記者肖泓宇報道:醫務衞生局已於上周二推出「醫健通+連通支援及認證計劃」,鼓勵私營醫療機構選用已獲政府認證的臨床醫療管理系統,將病人個人資料上載至「醫健通+」。醫衞局昨日表示,現時已有180個私營醫療機構、涉及約兩千至三千名私家醫生參與計劃,佔整體註冊醫生約3成。醫衞局提醒市民,求診時可透過醫健通APP,尋找已獲認證採用互通系統的醫生,便利醫生獲得過往病例資料進行診斷、及查看自身個人或家庭成員健康紀錄。
認證計劃分為金、銀、銅三級,涵蓋11個類別,如藥物紀錄、化驗報告等的電子健康紀錄,以分辨可上傳紀錄的醫療機構或醫生。市民可透過醫健通的進階搜尋功能查閱,有關醫護服務地點亦會張貼專屬認證標誌。醫衞局首席助理秘書長林冰冰稱,將派出外展隊到社區教導市民特別是長者,使用醫健通的新功能。
每月500元資助 為期12個月
林冰冰稱,目前有740個醫護服務地點已獲「醫健通+」認證,在支援計劃下,每位合資格註冊醫生,可申請每月500元資助,為期12個月,即最多資助6000元。她稱希望1至2年後,大部分醫生參與。
至於私隱問題,林冰冰強調,醫健通屬自願參與,病人可自願授權或或撤銷醫生使用醫健通查看個人資料;醫生使用醫健通會有歷史紀錄,在查看個人資料時,病人亦會收到短訊通知。
私家醫生林思睿稱,人口老化,患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的病人增加,若只用傳統的問診與紙筆記錄模式,容易有疏漏。現時電腦系統接入醫健通,可直接取閱病人病歷資訊,包括病史、用藥等情況。
立法會於七月通過修例,賦權醫衞局局長可要求包括私營機構,必須將重要的電子健康紀錄,上載至市民的醫健通戶口。林冰冰稱,有關法例框架目前「備而不用」,當局日後再審視會否使用有關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