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年均增長5.5% 對世界增長貢獻率達30% 「十四五」經濟增量35萬億

時間:2025-10-21 05:02:53來源:大公报

  圖:年均增長5.5% 對世界增長貢獻率達30% 「十四五」經濟增量35萬億

  金秋時節碩果豐,「十四五」規劃收官在即,這五年中國取得了新的開創性的進展、突破性的變革、歷史性的成就:「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量預計超過35萬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2021年至2024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5.5%,年均增速明顯高於全球平均水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為穩定世界經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製造業穩居全球首位,到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再到2025年經濟總量有望衝擊140萬億元……一組組鮮活數據,勾勒出經濟活力、科技實力、民生福祉的持續躍升,宏偉藍圖已照進現實。

  《大公報》通過梳理「十四五」期間關鍵數據,帶讀者全景式回望這五年的輝煌成就,感受億萬人民團結奮鬥的磅礴力量,見證中國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複雜環境中揚帆破浪,以攻堅克難的奮鬥姿態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為「十五五」開啟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 盧靜怡 李紫妍

  量質齊升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開放新局

  •外資負面清單縮至29項,製造業限制清零

  •民企數5800萬戶,增長40%

  •2024年新設外企5.9萬家,實際使用外資8263億元

  •特斯拉上海工廠年產能110萬輛

  •截至2025上半年,僅廣東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就達13萬家

  「一帶一路」

  •共建國家達150多國

  •2024年,中國對共建國家直接投資50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9%

  •截至8月,中老鐵路全線累計完成貨物運量6525.6萬噸,進出口貨物累計完成1491.4萬噸,運量連續四年實現較大增長

  •截至9月20日,中老鐵路已發送旅客5900萬人次

  •雅萬高鐵帶動印尼經濟競爭力指數從2018年的全球第45位躍升至2024年的第27位,增速領跑東盟

  人民幣國際化

  •2024年全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約64.1萬億元,同比增長22.5%

  •2024年共有166個國家和地區發生跨境人民幣客戶匯款收付,較上年增加5個

  •工商銀行在11個國家擔任人民幣清算行,在31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設有254家分支機構

  貿易規模

  •2024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3.85萬億元,同比增長5.0%

  •2024年服務進出口總額達到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其中出口增長18.2%,進口增長11.8%

  •2024年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貨物貿易額達22.1萬億元,增長6.4%

  經濟韌性

  •2021-2024年,中國GDP年均增速5.5%,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

  •「十四五」時期五年經濟增量超35萬億元,相當於再造一個長三角經濟體,超過日本經濟總量

  •五年間,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120萬億、130萬億台階,預計2025年年底將達到140萬億左右,符合「十四五」預期

  •粵港澳大灣區2024年經濟總量14.8萬億元,深圳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廣州市外貿進出口值達1.12萬億元

  •香港金融市場表現強勁,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突破2400億港元,同比激增118%

  內需貢獻

  •過去四年,內需貢獻率86.4%,最終消費貢獻率56.2%,比「十三五」提高8.6個百分點

  •202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3萬億元,年均增長5.5%

  •2024年「雙11」電商銷售額1.2萬億元,直播電商銷售額為3325億元,同比增長54.6%,增長勢頭明顯

  結構優化

  •「十四五」以來,中國每年製造業增加值都超過30萬億元,2024年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

  •中國連續15年穩坐全球製造業「頭把交椅」,200多種主要工業品產量世界第一

  •2024年中國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

  •第一艘國產電磁彈射航母福建艦下水

  •國產大飛機C919實現商業飛行,累計交付22架,安全運送旅客超過300萬人次

  •全球第一座第四代核電站石島灣基地投入商業運行

  新興產業

  •2024年,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比「十三五」末增長5倍多

  •「十四五」期間,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出口突破萬億元大關

  •2024年「三新」(指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經濟增加值超24萬億元,佔GDP比重超18%,相當於北京、上海、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的總和

  •截至目前,中國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形成300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中國布局建設先進製造業集群80個,各類產業投資基金規模超過3萬億元

  企業規模

  •截至2024年,規上工業企業數51.2萬家,增長6.1%

  •264家製造業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2024年中國經營主體達到1.89億戶,比2023年底增長3.1%

  共同發展

  •從菌草和旱稻技術援助到「東亞減貧示範合作項目」,再到「知識女性,知識國家」培訓班項目等,「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納入近200個實務合作項目

  •「全球發展倡議」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支持,50多國加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

  •2024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2673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派出各類勞務人員40.9萬人,增長17.9%

  成果湧現

  科技創新迎來新突破

  創新突圍

  •2024年研發經費3.6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3%,實現穩定增長

  •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研發投入強度為2.68%,企業研發佔比77%

  •基礎研究經費2497億元,同比增長10.5%

  •2023年,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佔GDP比重13%

  國家重器

  •「祝融號」火星車首次登陸火星

  •中國科學院牽頭嫦娥六號,完成全球首次月背採樣

  •中國建成基於北斗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一張網」

  •2025年,CR450動車組已完成樣車設計並成功下線

  •大型水陸兩棲滅火飛機AG600取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預計年底前將有3架交付使用

  •長征七號運載天舟九號僅用3個小時就完成太空物資閃送

  技術突破

  •102項重大工程全完成

  •570家企業入全球研發2500強

  •5G基站覆蓋率全球第一,人工智能專利佔全球60%

  •中芯國際28納米芯片量產,自給率30%

  數字創新

  •千兆寬帶用戶增長34倍,算力規模全球第二

  •數據交易「一地上架、全國互認」,效率提升30%

  •阿里雲貴安數據中心處理數據10ZB

  •百度Apollo無人駕駛出租車在武漢服務50萬人次

  國際合作

  •「嫦娥5號」帶回月壤已與6個國家開展共享研究

  •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吸引17個國家(國際組織)和60餘個國際機構

  •2024年,中國高被引科學家達到1405人次,比2021年增長了50%,佔全世界的五分之一

  傳承文化

  •2024年全國博物館數量達7046家,免費開放佔比91%

  •76.7萬處「三普」登記文物全部完成覆查,新發現文物數量超過13萬處

  •近2000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修繕工程有力推進,實施7700餘項考古發掘

  •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60項

  綠色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

  綠色轉型

  •2024年,單位GDP能耗比「十三五」末下降11.6%,相當於減排11億噸二氧化碳

  •新能源發電超煤電,綠電佔比1/3;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140萬輛

  •「十四五」以來,風光發電合計裝機由2020年的5.3億千瓦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6.8億千瓦,年均增速28%,佔全國新增電力裝機的80%

  •截至2024年底,中國光伏總裝機規模強勢突破8億千瓦大關,達到8.86億千瓦

  •2024年,中國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增長71.9%;光伏產品連續4年出口超過2000億元;中國出口的風電光伏產品,累計為其他國家減少碳排放約41億噸

  •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完成了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埃塞俄比亞阿達瑪風電項目等一批標志性項目

  生態修復

  •森林覆蓋率超25%,新增面積相當於一個陝西省,貢獻全球綠化1/4

  •2024年造林444.6萬公頃;地表水優良比例90.4%

  •「三北」工程三大標誌性戰役完成建設任務1.64億畝,三北防護林新增造林200萬公頃,庫布齊沙漠綠化率30%

  •黃河三角洲濕地修復15萬公頃,鳥類增50%

  •2021年至2024年,長江流域共監測到土著魚類344種,較2017年至2020年增加36種

  制度創新

  •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比超過了30%,生態保護紅線覆蓋80%縣域

  •單位GDP能耗下降11.6%,減排11億噸二氧化碳

  •燃煤鍋爐減少80%,2000多台燃煤鍋爐實施有組織排放改造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深圳碳市場碳排放權產品累計成交量1.08億噸,成交額24.75億元

  •僅浙江安吉一縣一個年度內的生態產品總價值就高達910多億元

  清潔能源

  •2023年能源轉型投資6760億美元,全球第一

  •「十四五」以來,國家電網已經累計建成投產特高壓工程線路長度超1.8萬公里,累計建成跨省跨區輸電能力超過3.5億千瓦,較「十三五」末提升30%

  •目前投運的特高壓工程中,接入的新能源規模已超過13億千瓦

  •2025年9月16日,藏東南至粵港澳大灣區±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啟動建設,建成後年送電量將達430億千瓦時,且100%為清潔能源

  幸福基石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醫療保障

  •公共衞生服務人均經費增至99元

  •區域醫療中心增至125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惠及5.6億人次

  •402種藥品入醫保目錄,國產創新藥佔全球15%

  •2021-2024年醫保支出12.13萬億元,報銷200億人次

  •「十四五」時期,各項醫保幫扶政策累計為農村低收入人口減負6500億元

  •抗癌藥卡瑞利珠單抗以2928元的價格入選醫保,患者年治療費用從11萬多元降至不到1萬元

  •2024年年底,全國已有約4.2萬個中醫館,覆蓋超96%的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衞生院

  老有所養

  •截至2024年底,長期護理保險全國超過1.8億人參保,累計超過260萬人享受待遇

  •養老護理床位佔比65.7%

  •人均預期壽命79歲,每千人口醫師3.6人、護士3.8人

  安居樂業

  •五年來,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城市危舊房改造等安置住房1100多萬套(間),惠及3000多萬群眾

  •全國累計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萬多個,惠及4000多萬戶、1.1億人

  •中國加裝電梯12.9萬部,增設停車位340多萬個、養老託育等社區服務設施6.4萬個

  •更新改造供水、燃氣、供熱等地下管網84萬公里

  •打造「口袋公園」1.8萬多個、城市綠道2.5萬公里

  •2024年,中國建築業產值32.7萬億元,比2020年增加了6.3萬億元,增長24%

  •中國大力發展綠色建材、綠色建造、綠色建築,累計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8億平方米

  •全國約90%縣級行政中心實現30分鐘上高速

  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鞏固率超95.9%

  •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超14年

  糧食保障

  •2024年全國糧食畝產達394.7公斤,比「十三五」末提高了12.5公斤,單產對糧食產量增長的貢獻超過60%

  •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達17.9億畝、比2020年增加3800多萬畝

  •2024年全國糧食產量首次突破1.4萬億斤,比2020年增產740億斤,人均糧食佔有量已經達到了500公斤

  •2024年底,全國肉蛋奶等畜產品總量已經達到1.75億噸,比2020年增長18.8%

  •人均肉類、禽蛋年消費量分別達到72公斤、25公斤,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2024年全國水產品總產量已經達到7358萬噸,比2020年增長12.3%,總產量持續36年居全球第一

  •種植業設施面積達到4000萬畝,設施蔬菜年產量達到2億噸以上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