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器官捐贈倡設「預設默許」 團體籲加強教育 顧及家人情緒

時間:2025-10-08 05:01:33來源:大公报

  圖:衞生署近日提出重啟器官捐贈預設默許機制的討論。

  【大公報訊】記者伍軒沛報道:本港現時的器官捐贈制度是自願登記形式,約有40萬人登記。衞生署近日提出重啟器官捐贈預設默許機制的討論,有立法會議員希望可以令未有決定是否捐贈的市民深入考慮。有團體表示即使推行新機制,仍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否則推行預設捐贈,亦不一定能提升捐贈率。

  不願捐贈可選擇退出

  衞生署署長林文健日前表示,希望社會重啟討論器官捐贈「預設默許」機制,假定所有人都願意捐贈器官,不願意捐贈的市民可以選擇退出;並指只要市民有選擇權,就不會牽涉人權問題。

  香港器官移植基金會創會主席何繼良昨日在電台節目上表示,「自願捐贈」機制有「盲點」,即是若死者生前沒有表明捐贈意願,離世後是否捐贈器官的決定權便會轉移到家人上。他認為,「預設默許」就可打破自願捐贈的盲點,強調有自由選擇,或可協助增加本港器官捐贈的成功個案。他舉例,英國過去採用自願捐贈機制的情況不太理想,近年轉用預設默許機制後,捐贈率和成功移植的個案明顯上升。他說,即使使用預設默許機制,醫護人員仍會尊重死者家人的意願作最終決定,認為可保障家人的絕對決定權。

  香港移植運動協會創會榮譽會長周嘉歡表示,很多歐洲國家實行「選擇退出」機制,成功率很好,但是有些國家例如新加坡都採取「選擇退出」,成功率卻很差,比香港更差,所以要視乎如何推行。成功與否取決於市民的接受程度,否則強行推行可能造成反效果,甚至造成市民與醫護間的矛盾。新加坡曾經有家屬抱着病人屍體不肯捐贈,建議當局即使推行新機制,亦必須顧全家人的情緒。

  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則指出,現時有逾2000人等候腎臟移植手術,輪候時間很長,很多人未考慮是否願意在身故後捐贈器官,「有些人覺得不急,覺得現時仍很年輕,健康良好,死亡距離自己很遙遠,以後再想吧,一年復一年,一直等下去,不作決定。但如果逼着他們要下決定,沒所謂,那就捐吧,這可能是大部分人(的想法)。其實就是這個門檻,要跳入或跳出這個門檻,很多人覺得不想跳入或跳出,安於現狀、沒有所謂。」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