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戰風記❹ 新聞綜述/香港,無懼風浪!

時間:2025-09-26 05:01:32來源:大公报

  圖:將軍澳前日受狂風吹襲,海濱單車徑水浸,昨日「龍吸水」在海濱加緊清理積水。\大公報記者林良堅攝

  一場超級風暴,令香港政府高效運作、超前部署、社會高效防災的能力備受世界矚目。超強颱風「樺加沙」吹襲香港,天文台繼今年7月熱帶氣旋「韋帕」後,再次發出最高級別的十號颶風信號,也是相隔61年後,一年之內兩度掛十號風球。「樺加沙」被外界稱為「風王」,與2017年「天鴿」及2018年「山竹」同屬超強颱風級別,加上預測「樺加沙」襲港期間適逢天文大潮,令特區政府及香港社會面對巨大考驗。

  風暴期間,特區政府累計收到近900宗塌樹報告,接獲25宗關於招牌及地盤棚架等緊急事故個案,逾100名市民受傷,還有水浸黑點、山泥傾瀉等各種情況,都迅速獲得處理,其間水電供應等全部正常。風暴過後翌日,社會已全面復常,市民返工返學不受影響。如此高效,市民紛紛點讚,形容香港不斷進步,不愧是大城市典範。\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李清

  災害管理表現卓越 國際讚港系統高效

  天文台的資料顯示,「樺加沙」9月24日上午最接近本港,在天文台以南約120公里掠過,當時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95公里,比2018年「山竹」每小時175公里更高,「樺加沙」同時為本港多處帶來連場颶風、越堤浪及風暴潮,當局接獲逾1224宗塌樹、六宗山泥傾瀉報告及101人受傷,路政署共收到約1620宗道路事故報告。

  超強颱風「樺加沙」外圍環流廣闊,其路徑所及,造成極大破壞。數日前台灣花蓮因之暴雨成災,已導致14人死亡,還有更多受傷與失聯的數字。相對之下香港的破壞程度不算嚴重,不少網民大讚特區政府超前部署應對及時,不論樓宇結構、水電供應等也運作正常,形容香港是「真世一」。

  香港的防災系統數年前曾經獲國際氣象組織(WMO)多次讚揚災害管理表現卓越,是大城市防災管理典範,有網民更找出美國東北大學全球韌性研究所報道,大讚香港系統非常高效。該研究所以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作為例子,當年「山竹」在菲律賓不幸釀成數百人死傷或失蹤,但香港這個沿海城市卻是零死亡。相比之下,同時期侵襲美國東南海岸的颶風Florence(佛羅倫斯)及其帶來的危險洪水,造成超過40人死亡。

  動員地區支援弱勢 900人入住臨庇中心

  事實上,面對來勢洶洶的風暴,香港特區政府未雨綢繆、超前部署。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21日已召開會議,全面檢視並進一步督導和統籌跨部門,作全面和充分的準備及應變部署。

  香港社會高效運轉起來:渠務署提早派員到全港約240個較容易淤塞引致水浸的地點檢查及清理,同時增加緊急應變隊伍至200隊,提早派遣強力排水機械人到多個水浸黑點戒備,並為水浸風險較高地區,包括大澳、鯉魚門、三門仔等提供額外沙包;屋宇署啟動特別應變行動,巡查位處主幹道旁的私人建築地盤,提醒承建商做好防禦措施,又巡查主要街道並清拆明顯破損的招牌;各區民政事務處提早開放臨時庇護中心,並動員區議員、地區「三會」委員及關愛隊隨時候命。政府各部門堅守崗位,全方位部署,緊密協作,致力減輕風暴帶來的威脅和影響。

  在行政長官李家超指示下,本港於9月22日提前啟動保安局轄下的緊急事故監察及支援中心,較以往風暴來臨提前超過24小時開始運作,旨在早部署、早介入以應對「樺加沙」。李家超接連2日視察不同部門的應對措施,並督促各司局長和部門首長做好準備,確保市民安全及社會穩定,呼籲大家盡快做好一切防風、防水浸準備。

  據不完全統計,在颱風吹襲期間,多個政府部門加強人手,應對善後工作,其中發展局透過承建商安排逾1300人候命;警隊有額外逾2000人候命、消防處有1000名同事及80輛消防車候命、醫療輔助隊及民安隊逾1000人候命、特務警察有500人候命;港鐵超過3500名同事及承辦商人員一直緊守崗位及候命,以維持服務。

  各區民政處風暴期間,一共開放50個臨時庇護中心,比以往開放的數目更多,其間共有約900人入住。

  全港十八區關愛隊與區議員在「樺加沙」來襲前、中、後通力合作,迅速動員社區力量,從預警通報、防災準備、緊急應對到災後清理,全程無縫接力;各區同步向市民發布最新颱風資訊、協調部門資源、支援弱勢居民防風安排,風眼掠過期間持續回應求助。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 市民自發清理斷樹

  「樺加沙」的破壞力驚人,風暴吹襲下,多區恍如上演災難片:許多居民家中窗戶滲水,長洲近岸被海浪淹沒,海濱長廊及近海地區均遭重擊,紅磡海面多艘躉船撞向岸邊,更有貨櫃被吹落海;而富麗敦海洋公園酒店更出現驚悚畫面,「巨浪」沖爛落地玻璃門,湧入酒店大堂,華麗大堂頓成澤國……

  事實證明,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沒有超前部署,沒有高效防災的動員機制,災害難以想像。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風暴期間,官民齊心協力,有如一股股暖流,在社會間流淌。「樺加沙」摧毀不少大樹,有市民、司機主動幫忙清障,讓路面更快暢通。其中,牛池灣豐盛街主要道路有塌樹阻路,附近一名居民林先生與一名夾斗車司機岑先生,協助移走馬路中心被吹斷的樹木,岑先生告訴《大公報》記者,他聞訊冒着風雨趕來,放棄當日3000至4000元接單的收入,義務清理斷樹殘枝,憑經驗花了45分鐘將封路的塌樹夾到路邊。

  風暴過後,香港迅速復常,市民安下心來,特區政府的善後工作更加高效開動。其實,在風暴尚未遠離之際,各政府部門已經提早迅速開展全方位的善後工作,以期讓市面盡快復常,讓市民第一時間安全返工,學生返學。

  行政長官李家超24日晚表示,努力協調各部門全力應對風災善後工作,相關人員會通宵工作,爭分奪秒,盡快搶修受影響路面及社區設施等,務求市民翌日上班前,市面可恢復正常運作。

  說到做到,「香港效率」「香港速度」顯現威力,全港市民在「樺加沙」離開後的翌日,都已正常返工返學,市面井然有序,再次彰顯「大城市的典範」。

  香港在超強颱風襲擊下得以安然度過,展現良政善治新氣象。事實證明,只要官民協作,上下一心,就沒有戰勝不了的風浪,香港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