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昨午市區風力仍然強勁,在尖沙咀,有遊人的雨傘被吹翻。下圖:今年七月「韋帕」襲港,有市民冒險追風逐浪。
「樺加沙」以超強颱風姿態吹襲香港,十號風球高掛近11小時,香港天文台昨日初步總結指出,「樺加沙」平了本港1964年於同年兩度發出十號信號的紀錄,並且是1946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十號風球。「樺加沙」正進一步遠離及減弱,不過在西北太平洋還有兩個颱風,分別是「浣熊」,以及最新生成的「博羅依」,出現三颱共舞情況。
天文台昨日在《天氣隨筆》撰文指出,「樺加沙」在進入南海後,結構仍然完整、環流相當廣闊,而且風眼渾圓清晰,其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約每小時230公里,是今年至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區域最強的熱帶氣旋;亦是天文台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南海區域第二強的熱帶氣旋。當它橫過南海北部期間,政府飛行服務隊投放的下投式探空儀錄得,時速達135公里的颶風程度近地面風速。
「樺加沙」吹襲香港期間,整體風力與2017年「天鴿」、2023年「蘇拉」、今年的「韋帕」相若,但較2018年「山竹」弱。它於昨早最接近香港時,在天文台以南約120公里掠過,是1946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十號風球,當時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95公里。
「樺加沙」並帶來顯著的風暴潮,加上其最接近香港時正值漲潮,多區水位明顯較正常潮位高,其中,維港的水位昨早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4米,接近2017年「天鴿」襲港時的水位。「樺加沙」的強勁風力亦引發越堤浪,導致沿岸地區多處水浸。
外圍雨帶影響 今有大驟雨雷暴
天文台預測,「樺加沙」的外圍雨帶今日會為廣東沿岸帶來大驟雨及雷暴。隨着它進一步遠離並減弱,本周後期驟雨逐漸減少,天色好轉。此外,「博羅依」會在這一兩日移向菲律賓並進入南海,隨後橫過南海中南部,大致移向海南島以南海域。隨着高空反氣旋增強,下周中後期廣東沿岸天色大致良好。\大公報記者 戴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