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張國立:中俄戲劇教育一脈相承

時間:2025-09-20 05:01:27來源:大公报

  圖:張國立(左二)和俄羅斯藝術家們在坪山長守戲劇谷互動。/大公報記者李薇攝

  【大公報訊】記者李薇深圳報道: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話劇《葉甫蓋尼.奧涅金》與《萬尼亞舅舅》近日在深圳濱海藝術中心聯袂上演。亞歷山大.普希金的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自問世以來,始終是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精神燈塔」。導演圖米納斯突破性地將其搬上舞台,一方面勾勒出19世紀俄國貴族青年的精神困境,一方面以詩性的語言叩擊着每個時代讀者的心靈──我們為何而活?理想與現實的裂隙中,是否存在真正的「活着」?

  日前在深圳坪山長守戲劇谷內,著名演員、導演、龍馬社藝術總監張國立與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國立模範劇院的四位藝術家:葉蓮娜.索特尼科娃、葉蓮娜.梅爾尼科娃、亞歷山大.安德連科、柳波芙.科爾涅娃,以「從莫斯科到深圳,我們因戲劇連接」為主題,展開了一場跨文化、跨語境的對談。

  張國立直言,瓦赫坦戈夫劇院此行從莫斯科到北京、上海,最終抵達深圳,正是「因戲而來」。這份對戲劇的純粹熱忱,讓張國立聯想到中俄戲劇教育的一脈相承:「中國話劇表演體系源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當我們看到俄羅斯藝術家在舞台上的演繹時,親近感油然而生——不僅因為他們演得太好,更因我們同根同源的戲劇血脈。」

  「演員是展示全人格的行當」

  對話中,藝術家們也分享了他們的藝術感悟。俄羅斯聯邦榮譽勳章獲得者葉蓮娜.索特尼科娃透露自己是第四次來中國演出,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和中國導演合作:「你們可以導托爾斯泰或契訶夫的作品,而我們演繹中國劇本,相信中國觀眾的熱愛會讓合作意義非凡。」

  當被問及如何通過台詞精準塑造角色時,俄羅斯功勳藝術家葉蓮娜.梅爾尼科娃強調:「演員每一次登台都是考試,即便同一劇目演過500次,每一次都需如初次般投入。」她更以詩意的語言強調「善良」在演繹中的力量:「希望你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成為善良的行動,讓善良成為習慣,進而塑造角色的性格與命運。」對此,張國立深表共鳴:「我老師曾說,演員是展示全人格的行當,必須先成為善良的人,否則舞台上的表演會帶着邪氣。唯有善良,才能包容善惡,演繹真誠。」

  當天的對話的高潮出現在關於「更愛舞台還是更愛影視」的討論中。俄羅斯功勳藝術家亞歷山大.安德連科不僅是舞台劇演員,同時也在俄羅斯高等藝術院校擔任藝術表演教授,並先後參演過200多部的影視作品。面對張國立「影視表演和舞台劇表演你更愛哪個?」的問題,亞歷山大幽默回應稱:「這個問題就像問我更愛媽媽還是更愛爸爸。我想舞台是家,是信仰;影視是生活所需,如同『情人』。」他進一步解釋:「在外拍電影賺的錢,最終要回到話劇的『家』。」

  平衡技術革新與內容深耕

  談及近年戲劇舞台的發展趨勢,張國立特別強調技術革新與內容深耕之間的平衡。他指出,近兩年戲劇舞台在多媒體技術的加持下日益絢麗,這更凸顯了作品內容與文學性的重要性。「經典之所以能跨越百年傳承,正因其深厚的文學性與文化性,這是滋潤人心的東西,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潛移默化中滋養着觀眾的精神世界。」

  此外,張國立以深圳出品、龍馬社原創的話劇《肖申克的救贖》的本土化改編為例,闡釋戲劇國際化的正確路徑。他強調,國際化並非簡單引進國外戲劇或使用外籍演員,而是要「實實在在做好經典作品的本土化呈現」。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