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洗衣街花園公廁雖有電子感應沖廁系統及有清潔專員,但男廁存在輕微異味與地面潮濕問題。
公廁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基建設施,公廁的設施標準及清潔程度,影響市民及遊客對城市的觀感。全港數以千計的公廁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分區分責管理,大公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旺角和尖沙咀兩個旅遊旺區的多個公廁,發現不同場所的公廁設施與衞生狀況差異顯著,商場與文娛場所公廁表現亮眼,但部分街市及公園的公廁配套及衞生則有待提升。
旅客普遍認為,香港的公廁算得上乾淨,但在馬桶舒適度、異味改善等細節體驗上仍有改善空間。香港廁所協會表示,香港公廁過去十年在整體質素上有所進步,但不同部門管轄的廁所改善進度有差異,呼籲政府加大資源投入改善公廁質素。\大公報記者 易曉彤(文) 林少權(圖、攝錄) 融媒組(製作)
香港街上的公廁,主要由食物環境衞生署負責管理,分布全港十八區,涉及逾800所公廁。至於公園及康樂設施內的公廁,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涉及約1100個廁所,較常見是分布各區的體育館。除政府部門外,港鐵在沿線65個車站設有廁所,不少商業建築物例如購物商場,亦有提供廁所設施,供公眾使用。
日本旅客:香港公廁整體乾淨
大公報記者近日走訪麥花臣遊樂場、洗衣街花園、花園街街市、朗豪坊商場、香港藝術館及中間道兒童遊樂場等地公廁,觀察廁紙、洗手液等配套是否足夠及滿足基本需求,水龍頭和馬桶沖水等能否正常使用,以及廁所整體潔淨程度。
商場與文娛場所的公廁表現突出,例如朗豪坊商場廁所配備揚手感應沖廁、自動洗手液及龍頭,不僅提供擦手紙、乾手機,更有空調維持舒適環境,並有香味;康文署轄下的香港藝術館,廁所不僅帶淡淡香氣,清潔員適時拖地維護,更設小童專用洗手設施,細節頗為貼心。
部分公園公廁基礎良好,但仍有改進空間。麥花臣遊樂場公廁乾淨整潔,廁格包含蹲廁與坐廁並設扶手,洗手區配備充足洗手池及洗手液,但需在外部自取廁紙,且未配備廁板消毒液;洗衣街花園公廁雖有電子感應沖廁系統及有清潔專員,但男廁存在輕微異味與地面潮濕問題。
花園街街市公廁狀況堪憂,廁格內污跡明顯,地面潮濕且有紙巾散落地面,並存在輕微異味,廁所提供乾手機但不提供擦手紙,體驗較差。中間道兒童遊樂場公廁雖空間寬敞,但廁格內未配備廁紙與消毒液,地面可見紙屑與垃圾,似乎清潔頻次不足。
對於公廁體驗,市民與旅客的感受各有側重。市民林小姐表示,公園等公共場所的廁所通常比商場差,改善的關鍵在於加強人手清潔,「日本的廁所管理更值得借鑒」。來自日本的旅客Seto Shuta則稱讚香港公廁整體乾淨,「我曾去過韓國、關島等地,感覺香港的廁所是最漂亮和乾淨的,但若馬桶座能有恆溫加熱功能會更完美」。
加大資源投入 推動設施升級
香港廁所協會主席熊志權向《大公報》表示,各部門對於公廁的管理方法與標準不一,導致公廁質素難以統一,食環署改善成效較為明顯;康文署轄下設施的進度相對緩慢;而街市等人流密集區的公廁因使用頻繁、管理壓力大,已成為「亟待改善」的重點區域。
熊志權表示,香港發展快,遊客多,廁所品質會影響城市旅遊形象。他建議政府加大資源投入,推動公廁設施升級,例如普及電子感應裝置、改善通風系統以減少異味;在人流多的地方設置廁所專員負責清潔,加強對外判清潔公司的監督,建立評分或扣分制度,若未能做到清潔標準,及時更換承辦商;同時要加強公民教育,引導公眾尊重公共設施,上完廁所要沖水,不能隨意弄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