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二樓展廳內有一面大型石雕牆「他們從起義中走來」,刻着已知曉姓名的參加八一南昌起義的將士名單,范長江位列其中。范長江是新中國新聞事業的開拓者之一,1927年,他到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學兵營當兵,不久便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其青年時代追求真理、探尋光明的足跡正是從江西開始。
1935年,26歲的范長江以《大公報》旅行記者的名義,從成都出發,經蘭州、入祁連山,歷時十月有餘,足跡遍布五省,行程一萬兩千餘里,撰寫通訊百餘篇,以敏銳犀利的視角、卓越出眾的學識、富有才情的筆調,將耳聞目睹的社會現實,融會於筆端,真實記錄了中國西北部人民生活的困苦,最早公開客觀地報道了紅軍長征的歷程。這些通訊彙編為《中國的西北角》後出版,讀者爭相搶購,一時洛陽紙貴。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范長江又帶領孟秋江、邱崗等記者奔赴抗戰最前線,採寫了許多悲壯而生動的戰地通訊。《大公報》把范長江等人的通訊結集成冊,取名為《西線風雲》,這是抗戰開始後的第一本戰地通訊集。
「長江一支筆,勝過百萬兵。」報界流傳這樣一句話。范長江以其身體力行的新聞實踐告訴傳媒學子:一邊行走,一邊觀察,一邊思考,一邊寫作,這就是記者的工作。\大公報記者張帥、黃慧南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