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白鶴灘水電站位於四川省寧南縣和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幹流河段上,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是我國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共安裝16台我國自主研製的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新華社
「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百萬千瓦白鶴灘機組的成功研製,意味着中國水電裝備已全面超越國際同行,我們登上了水電領域的『珠穆朗瑪峰』。」早前,白鶴灘水電站核心裝備研製者──哈電集團首席科學家、國家卓越工程師覃大清於訪談中這樣評價。據了解,白鶴灘水電站單台機組轉輪每轉一圈,就能發出150度電,相當於一戶普通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從研製出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百萬千瓦發電機組,到今天舉世矚目的「超級工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項目正式開工……新中國水電工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艱難起步,用70多年趕超西方國家130多年的歷程,帶領全球將水電技術推向新高度。\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
2021年6月28日,在四川省寧南縣和雲南省巧家縣交界的金沙江下游幹流河段上,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這座水電站大壩為混凝土雙曲拱壩,最大壩高289米,相當於100層樓高。白鶴灘水電站也是當時世界在建規模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水電工程。
以「中國創造」攻克「世界難題」
彼時,白鶴灘水電站就擁有世界規模最大的兩個地下廠房。每個地下廠房長438米、寬34米、高88.7米,開挖量2500萬立方米,體量足夠建起10座胡夫金字塔,可以寬鬆停下13架大型客機,或者放進去一艘航空母艦。作為水電站的「心臟」,發電機組就深埋於地下廠房內。如果站在「水輪機層」,人們就可以感受到:金沙江水流衝擊水輪機,讓源源不斷的水流轉化為電能。據測算,這裏的單台機組轉輪每轉一圈,就能發出150度電,相當於一戶普通家庭一個月的用電量。
覃大清是白鶴灘水電站右岸機組研發團隊負責人。他曾在回憶文章中表示,「在白鶴灘項目中,我們攻克了水力設計、電磁設計、發電機絕緣和通風、機組總體設計及結構設計等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突破了多項世界性技術極限。白鶴灘水電站正式投產發電是我國水電領跑世界的標誌,完成了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跨越。百萬千瓦是世界水電機組的『珠穆朗瑪峰』,代表着我國水力發電裝備技術登頂世界水電之巔。」
今年7月,全球首台單機容量最大500兆瓦、轉輪尺寸最大6.23米的衝擊式水輪機核心部件──轉輪研製成功並發運,這也標誌着我國在高水頭、大容量衝擊式水輪機組核心裝備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甚至有網友形容:這項水電技術直接幫助中國實現了從「被卡脖子」到「卡世界脖子」的超級轉變。
衝擊式水輪機的水斗式轉輪承擔着將水流動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關鍵作用,堪稱水電機組「心臟」。這一轉輪將應用於西藏扎拉水電站。扎拉水電站不僅是國家「藏電外送」的骨幹工程,也是世界在建綜合難度最大的衝擊式水電項目。
用70多年趕超西方130多年歷程
該機組的技術成果也為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項目的成功推進奠定重要基礎。有業界分析指出,隨着智能控制系統和新材料的持續迭代,未來衝擊式機組有望在效率、壽命和環境友好性上實現新突破,為我國達成「雙碳」目標提供核心裝備支撐,並繼續引領全球高水頭水電開發新範式。
從1951年的800千瓦開始,到1959年自主研發的新安江7.25萬千瓦,從1972年的劉家峽30萬千瓦,到2007年與國外同台競技設計製造的三峽右岸70萬千瓦,從研製出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白鶴灘100萬千瓦,到今天令世界驚嘆的「超級工程」雅魯藏布江下游水電項目……新中國水電技術艱難起步,用70多年的時間趕超了西方國家130多年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