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學警出更❶/社工轉跑道當督察 「想更好保護小朋友」

時間:2024-10-08 05:01:33來源:大公报

  圖:見習督察許頌欣Shirley過去是一名社工,見證毒品對小孩子的禍害,令她決心投身警務工作,從源頭開始,更好地保護兒童。

  編者按:歡迎學警出更!但凡有心服務社會,都可以投考警察。《大公報》推出警隊「新力軍」系列專題報道,讓市民對這班每日服務社會、保護大眾生命財產的執法者有更深入了解。他們出身多元,有轉換跑道、矢志從源頭打擊罪惡的文職人員;也有人曾是運動員,投身警隊繼續發揮所長;亦有現實的「男兒當自強」故事,即使從警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仍堅毅不屈最終實現理想。這班警隊「新力軍」懷着滿腔熱誠,履行守護市民的使命。

  警隊上月再有「生力軍」結業出班,正式成為見習督察和警員,他們各懷抱負,期待在新崗位發揮所長,守護市民。

  「我想更好地保護小朋友。」見習督察許頌欣(Shirley)加入警隊前是一名社工,跟進過不少涉及兒童的個案,令她深深體會到兒童的無助和痛苦,當中,毒品對兒童的遺害尤其深遠。

  「毒品就好像一個斬不斷的魔咒。我見過一個小時候在社福機構長大的媽媽,因為吸毒,她的女兒也是在這裏長大。再下一代呢?會不會又要在這裏長大?」見盡這類慘劇,促使Shirley轉換跑道成為執法者,立志打擊毒品和其他罪案,從源頭保護兒童,阻止悲劇再次上演。\大公報記者 葉浩源(文、圖) 許棹傑、張凱文(視頻)

  加入警隊前,Shirley曾於社會福利署(綜合家庭服務)及非牟利機構(外展青少年服務)服務,其中在社署長沙灣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的四年半裏,服務對象包括蘇屋邨和李鄭屋邨居民,她主要負責家庭服務,如執行監護人的工作,探訪需長期生活於社福機構的兒童。Shirley指出,這些受助兒童大多是被父母遺棄,因此他們相當期待每月的社工探訪環節,但負責社工也會定期轉換,難免對兒童的心理狀況,如適應問題、行為偏差等有所影響。

  毒品猶如詛咒「代代相傳」  

  Shirley帶記者到長沙灣兼善里,她表示這裏曾是劏房戶聚居的地方,環境極度不理想,罪案多,品流複雜,不過現時絕大部分居民已遷出等待重建。「我以前時常來這裏工作,到上面的單位探訪等,不時在梯間後巷見到吸毒用的針筒……」Shirley語帶感慨說:「我曾處理很多照顧兒童個案,包括虐兒,有些甚至是自己的親人傷害自己的小朋友。令我感受最深的是毒品的禍害,拆散一個又一個家庭,導致兒童未能與父母生活,失去寶貴的童年,甚至蒙上不能磨滅的陰影。」更可怕的是,這種不幸會一代又一代的循環下去。

  Shirley形容毒品猶如詛咒,「我跟進過一個個案,媽媽在這裏長大,女兒又在這裏長大,直情是預計得到,將來這個小朋友有機會有下一代,可能她們的小朋友,都會在這裏長大,好像斬不斷的魔咒一樣。」Shirley直言,小朋友沒有選擇,令他們受苦的,就是毒品或不良的人在影響這些家庭。

  童樂居案揭發 下定決心從警

  正當Shirley反思是否繼續社工工作時,童樂居虐兒案被揭發,令她萌生轉換跑道的念頭,由善後者變成執法者。她立志要打擊毒品、虐兒等的罪案,幫助身處無助之中的兒童,讓孩子們不用在這類家庭出生及成長。

  Shirley目前為觀塘警署軍裝巡邏小隊第一隊指揮官,接受記者訪問時正值她出班正式加入警隊一個星期多,她坦言感覺非常新鮮,同時有點戰戰兢兢,因為自己仍是新人,每件事都會加倍小心仔細處理。曾是社工的Shirley富同理心,希望將來可在警隊實踐抱負,如加入虐兒案件調查組,向保護小朋友方面發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