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浸大研中藥鈎藤治療認知障礙

時間:2023-12-07 04:02:38來源:大公报

  圖: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教與學)李敏教授(左)、研究助理教授Ashok Iyaswamy博士(右)開發創新的鈎藤化合物傳送方式治療阿茲海默症。

  【大公報訊】記者魏溶報道:阿茲海默症是一種常見的認知障礙症,目前香港有十多萬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於昨日公布,研發一種新型藥物傳送方式,將中藥鈎藤中用於治療阿茲海默症的活性成分,利用細胞外囊泡「外泌體」穿過血腦屏障運送至大腦內,結果顯示可令大腦內澱粉樣蛋白減少三成,恢復25%的認知和活動能力。試驗目前已完成細胞及動物實驗,未來計劃以注射方式為病人治療。

  阿茲海默症的特徵是大腦沉積澱粉樣蛋白和磷酸tau蛋白,導致大腦認知功能下降,目前現有治療手段僅能延緩疾病發展、改善症狀,但並無根治方法。浸大過往研究發現,鈎藤的生物活性化合物「柯諾辛鹼-B」,能有效治療阿茲海默症,但保護大腦免受血液中潛在有害物質影響的血腦屏障,會影響大腦吸收柯諾辛鹼-B。

  浸大中醫藥學院副院長(教與學)李敏教授介紹,團隊利用細胞釋放出來的細胞外囊泡「外泌體」作為運輸藥物的載體,將柯諾辛鹼-B載入經改造的外泌體中,再注射至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體內。

  將展開臨床研究

  結果顯示,載有柯諾辛鹼-B的改造外泌體,可穿過血腦屏障,將柯諾辛鹼-B傳遞至小鼠大腦內,從而令累積的澱粉樣蛋白減少三成;此外亦通過旋轉棒測試、莫里斯水迷宮測試等多項試驗,發現可恢復患有阿茲海默症小鼠25%的認知和活動能力。

  李敏表示,團隊目前已經完成細胞及動物實驗,未來將展開慢性毒性研究及臨床研究;李敏認為未來還有漫長的過程,新藥成功研發並上市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李敏續指,由於口服藥物容易在胃腸被消化代謝,因此未來將主要通過注射的方式給藥,並有計劃研發無痛注射方式。

  李敏表示,本港正步入高齡化社會,相信患阿茲海默症的長者逐年增加,對藥物需求急切,希望該項研究最終能造福長者、神經退化的高風險人士,以及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患者。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