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聞追蹤/元朗鬧市僭建鐵篷 打風隨時吹塌

時間:2023-07-27 04:02:26來源:大公报

  圖:涉事的鐵簷篷(紅框示)鏽跡斑斑,有數處甚至已裂開。

  近日舊樓石屎剝落事故頻生,擊傷途人及損毀車輛,加上颱風「杜蘇芮」逼近,建築物安全令人關注!有市民向《大公報》舉報,指元朗益發大廈有僭建鐵篷多年未有清拆,擔心風雨下會飛墮傷人,冀有關部門重視「都市計時炸彈」隱患,迅速跟進。

  大公報記者到現場了解,發現僭建鐵篷鏽跡斑斑,有數處裂開,有墮落風險;惟15年來業主漠視清拆令,更辯稱「一直都無咩事」。屋宇署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已向業主發信,敦促盡快清拆僭建物。

  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應啟動程序審視全港樓宇,根據樓宇結構及老化程度,以危險程度高低原則,要求業主即時進行修葺,或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修葺。\大公報記者 賴蘇武(文/圖)

  讀者憂傷及長者 向《大公報》舉報

  位於鳳攸北街的益發大廈二樓一單位的平台,有以鐵皮搭建的僭建簷篷。讀者黃先生向《大公報》舉報,上址僭建物疑日久失修,鐵皮生鏽且頂部有數道裂口,而該住宅平台附近有老人中心,不少長者會行經該處。他強調,每次路經都會提心吊膽:「呢排又打風,一大風就有機會吹咗落街,如果有老人家行過被鐵皮砸中,可大可小!」

  黃先生就此向屋宇署查詢,他指署方回覆表示僭建鐵皮簷篷沒有明顯危險,等待下次「清拆大行動」才一併清拆,但沒說明「下次」是何時。黃先生不滿,追問是否等到鐵皮墮下造成傷亡才行動?署方稱會在一個月內到上址審視。

  業主忽視風險:毗鄰都有僭建

  大公報記者日前到訪益發大廈涉事單位,業主鄧女士向記者表示在此居住37年,而該鐵皮簷篷在她入住後不久建成,她稱用作遮擋太陽,並沒有儲物等用途,強調一直相安無事;記者追問隨着時間日久失修及踏入颱風季節,會否擔心在暴風雨下鐵皮飛脫、擊傷途人?鄧女士辯稱其他單位都有僭建物:「唔驚啊,都咁耐啦,一直都無咩事,不止我個單位,隔籬和對面單位都有僭建!」

  當被問及屋宇署過去有否向其發出清拆僭建物通知時,鄧女士聲稱「都無收過!」

  惟根據資料顯示,屋宇署早於2008年2月27日向鄧女士單位發出建築事務監督通知,要求業主必須在兩個月內,即同年4月27日前拆卸僭建鐵皮簷篷,惟清拆令發出至今15年,業主沒有遵從。記者追問若屋宇署再發出清拆通知,今次會否執行?鄧女士稱:「會啊!他們叫到就拆,都不能不拆啦!」

  屋宇署:2008年發出清拆令

  屋宇署回覆表示,在接獲大公報查詢後,署方派員到上址視察,發現上址平台有現存僭建物,但無明顯危險。另根據記錄,屋宇署亦明確表示2008年2月按當時的執法政策向有關業主發出警告通知,並將有關警告通知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在有關業權記錄上,有關警告通知只會在業主清拆僭建物後方予以註銷。

  屋宇署強調自2011年4月1日修訂僭建物的執法政策,擴大須予以取締僭建物的涵蓋範圍,把位於樓宇外部的僭建物,包括天台、平台、天井及後巷的僭建物包括在內,不論有關僭建物對公眾安全風險的高低或是否新建。就此,屋宇署早前已向有關業主發出勸喻信,敦促其盡早自行安排清拆有關僭建物,並會按現行執法政策按序透過大規模行動處理上址平台僭建物。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