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第五波疫情,安老院舍成為重災區,大批染疫長者在急症室外的帳篷中,冒着寒風細雨等候入院。勞福局長羅致光形容,確診長者在醫院戶外卧床等候是慘痛經歷,承認政府在疫情下「轉身唔夠快」。
香港院舍問題非始於今日,居住環境擠迫、護理人手長期短缺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第五波疫情只是壓倒院舍最後一根稻草!
居住環境擠迫問題,與樓價高企關係密切。為免增加營運成本,將費用設定在用家可支付能力範圍內,只能削足適履,減少院友居住面積「將貨就價」。護理人手短缺,原因是護理人員工資偏低,無法吸引新人入行,業界被迫引入外勞應付需求。
香港正面對老齡化海嘯,改善安老服務迫在眉睫。面對疫情暴露的院舍積弊,政府應趁機進行全面檢討及規劃。
羅致光表示,長遠需改善院舍人手及土地不足的問題,下月底將向立法會提出修例,要求增加私營院舍每名長者的居住面積。
當局的想法是出於良好願望,但增加居住面積的成本由誰承擔?若安老院無法滿足新的居住面積要求,會否出現經營者「退市」問題?當局改善院舍問題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要有全面、周詳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