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展廳入口「小畫舫齋」園林模型。
明、清時期的文人書畫作品,經過廣東地區藏家的收藏,再化私為公,讓今天的觀眾得以觀其風貌。「嶺海墨林——黃氏家族百年珍藏」展覽正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舉行,展出超過100套書畫作品、古籍善本及文物,全面呈現明清時期中國藝術及書畫之發展,以及當時文人收藏意趣。展覽分兩期舉行,展期至明年3月22日。/大公報記者 劉 毅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出身黃氏家族的黃兆南在廣州荔枝灣購地並築成「小畫舫齋」園林,建立收藏,為當時書畫家及學者文人交流雅集的場所。20世紀以來,黃氏家族在粵港兩地保存與延續文人傳統與收藏活動,最終於1997年由後人黃秉章慷慨捐贈予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由廣州遷移至香港。
現場再現「小畫舫齋」園林
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館長姚進莊在展覽導賞時表示:對於香港收藏界而言,黃氏家族收藏之重要性不言而喻。今次展覽展出黃氏家族多年來捐贈給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藏品,以彰顯他們化私為公的精神。
是次展出黃氏家族百年珍藏的藏品,收藏始於民國時期,跨越100年歷史,既反映本地先賢的風雅文才,也保存了廣東豐富的歷史文化。展品主要涵蓋書畫卷軸、古籍善本、器物等。
為了令觀眾更加立體感受黃氏家族之歷史和收藏淵源,展廳入口處即可見「小畫舫齋」園林模型,為展覽首個主題——「黃氏家族與小畫舫齋:家業源流」,以展示黃氏家族回流至廣州荔枝灣建造「小畫舫齋」的歷史。
展覽共分為十個主題,包括「黃氏家族與小畫舫齋:家業源流」「追蹤三吳:明代蘇州及周邊地域的書畫」「衣袂翩翩:清初人物畫」「宗脈傳承:四王吳惲正統派(山水及花鳥畫)及嗣響」「江浙墨林:清代江南的多元面貌與新風」「頌節涵芳:粵地對明遺民書畫的推崇」「粵東風雅:廣東歷史、文化與藝術的保存」「南海衣冠:近代粵港名家」「滬上風華:海派書畫」以及「黃家墨緣:黃氏詩書畫的創作與活動」,追本溯源黃氏家族文物珍藏歷程,呈現多樣的書畫風格及流派傳承。
十個主題追溯收藏歷程
是次展覽的展品均來自黃氏家族多代成員在民國以降的收藏,以書畫為主,展覽名「嶺海墨林」寓意珠江三角洲一帶的水墨收藏。焦點展品包括:文徵明的《落花詩書畫》、八大山人的《臨二王帖》、吳歷的《鳳阿山房圖》等。除卻明清書畫之外,現場尚展出一份1940年的《大公報》版面,報道內容是「廣東文物展覽會」開幕。
黃氏家族成員黃兆鎮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從廣州來到香港,是「廣東文物展覽會」借展人之一,足見其對香港文化事業的支持。
此外,展覽圖錄《嶺海墨林——黃氏家族百年珍藏》(上、中、下冊及別冊)由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出版,涵蓋文物館研究團隊以及一眾專家學者對黃氏家族這批藏品的研究,所編撰的學術專文、藏品說明等,既詳細介紹藏品、鑒藏的歷史,亦揭示了不少書畫對後世的重要影響。圖錄現於文物館書店和網上書店銷售。
部分圖片:大公報記者劉毅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