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學校曾是香港上世紀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特色。1953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後,政府興建大量樓高七層的徙置大廈。為應付急速增加的適齡學童人口,徙置大廈先後出現天台、地下及頂樓學校。大廈地下都是政府營運的津貼學校,天台學校則是慈善團體及教會等營辦的私校。徙置大廈以「H」及「日」型為主,天台學校的課室通常設在天台兩端,中間是上體育課或活動的地方。校長室、教員室、辦事處等多會租用位於七樓的單位。高峰時期,全港有192間天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