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長者暫託中心「揀客」 照顧者求助遇阻

時間:2025-10-10 05:01:30來源:大公报

  左圖:暫託服務為在家居住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短期的日間或住宿照顧,讓照顧者身心得以喘息,藉以紓緩他們沉重的壓力。右圖: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公布就支援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暫託服務的主動調查結果。

  「以老護老」「以殘護殘」等問題在香港日益嚴重,為支援照顧者減輕壓力,特區政府統籌提供暫託服務,不過申訴專員公署昨日公布調查揭發,暫託服務的整體服務使用率長期偏低,部分服務單位的職員態度冷淡,更有「揀客」、自設關卡等情況,例如要求事前親身會面,以評估決定是否接納申請,或要求申請人自費進行額外的身體檢查,企圖將求救者拒諸門外。

  申訴專員公署向社署提出25項改善建議,包括要求服務單位檢視與申請人預先會面的必要性,鼓勵單位盡量簡化申請程序等。\大公報記者 肖泓宇 王亞毛

  申訴專員陳積志批評有關機構,無考慮到照顧者可能瀕臨壓力「爆煲」,只想找「救命草」卻遇阻,「如果照顧者最終抵受不到壓力,與被照顧者雙雙走上絕路,這些將求救者拒諸門外的服務單位,於心何忍呢?」

  暫託服務由社會福利署負責規劃和管理,並由非政府機構或私營院舍或日間護理服務單位提供,為在家居住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短期的日間或住宿照顧,讓照顧者身心得以喘息,藉以紓緩他們沉重的壓力。

  灣仔及中西區零使用率

  公署調查發現,在2018/19至2024/25年度,長者暫託服務的使用率平均只介乎50%至60%,殘疾人士暫託服務使用率平均只有約10%至20%,其中,灣仔及中西區的使用率甚至是0%。全港18區的使用率差異極大,例如長者日間暫託服務,18區的平均使用率在過去數年由20%至138%不等,殘疾人士日間暫託服務則由4%至63%不等,反映現有資源未獲充分利用。

  申訴公署於去年9至12月期間,對46間有空缺的暫託服務單位,以照顧者身份進行隱蔽電話偵查行動,並於去年10至12月期間,聯同社署職員到訪七間服務單位。陳積志表示,調查發現服務單位有「自設關卡」行為,在隱蔽電話偵查行動中,近17間(37%)的單位要求申請人與職員預先會面,或派員家訪,評估身體及精神狀況才決定是否收納。

  陳積志:損社福界專業

  在實地視察行動中,四間(57%)服務單位亦有同類要求,例如由護士和物理治療師,評估長者或殘疾人士的身體及精神狀況和自我照顧能力,以確認是否適合使用暫託服務。電話偵查行動又發現,有八間服務單位要求申請人事先自費進行額外醫療檢查,包括肺部X光、尿液及血液檢驗、物理治療與精神健康評估。陳積志指這會對照顧者帶來經濟壓力,形容是「雪上加霜」。

  調查又發現,有20間單位提供的空缺資料與社署的查詢系統不符、九間無明確回覆是否有空缺,拒絕透露空缺情況,更出現「揀客」行為。陳積志表示,有單位僅接受數月的服務申請,若只申請一兩日,則不對其安排服務。

  陳積志批評,有部分服務單位是害群之馬,辜負社會重託,對亟需要支援的照顧者、長者及殘疾人士的福祉置之不顧,令人失望,有損社福界專業。他指所有服務單位都獲社署資助,資源來自公帑、並非義務工作,有責任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優質的服務,社署作為監管的一方亦責無旁貸。

  立法會議員管浩鳴昨日回應傳媒表示,暫託服務使用率為零,情況不理想,「我們社福機構本身絕對願意去做,有時可能因資訊發放或宣傳不足,令市民不知道有相關服務。」對於個別機構「揀客」、申請程序繁瑣,他稱應該處理,建議社署透過「放蛇」等方式監察,並作出與其現有牌照相關的處罰。他強調,最重要是做好服務質量,希望社署加強監管與優化流程,強化前線人員培訓。

  檢視評估及自費體檢必要性

  申訴專員公署向社署提出25項改善建議,包括要求服務單位檢視與申請人預先會面評估的必要性,鼓勵單位盡量簡化申請程序,例如透過電話或視像形式進行評估;詳細了解所有暫託服務單位現時對身體檢查的要求,如有單位在基本檢查以外施加額外的檢查項目,應提出理據並先獲得社署批准等。

  社會福利署回應表示,歡迎公署進行有關調查,該署接納並正積極跟進公署的所有建議,當中部分建議已落實或在進行中。社署會持續致力提升各非政府機構及私營院舍提供的暫託服務,方便有需要人士使用。社署近年推出多項創新措施,並因應公署的調查結果而推行相應的改善措施,以多管齊下的方式便利和鼓勵長者及殘疾人士使用各服務單位提供的暫託服務。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