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陳婆婆在兩地醫護悉心照料下,康復進度良好。右圖: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內,兩地醫護團隊合作無間,互相配合,為救治病人共同努力。
中央援港醫療團隊正在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展開協同救治病患工作。他們不論醫生或護士,每天分六更、每更四小時,全天候閉環式在亞博館「紅區」內照顧患者。內地醫生經數天適應後已可獨立巡房,救人心切,他們在休息時間也主動熟習本港醫療電腦系統及運作,更不止一次向醫管局提出「好想快些幫人救人」;有患者直言,感謝內地醫護支援,感激他們「救命之恩」。\大公報記者 司徒志雄
「我覺得內地醫護同香港醫護一樣咁好,多謝(亞博館)醫生同多謝姑娘的照顧,多謝你哋救命之恩。」年過70歲的陳婆婆本月11日經醫院轉介至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接受治療。她在預先錄製的短片表示,雖然在亞博館內她可自行去廁所及自行抹身,但獲醫護悉心照料,她康復進度良好。對於內地醫護的支援,形容與本港醫護「一樣咁好」。
主動要求提供模擬系統
現時約有包括數十名醫生在內的400多名內地醫護在亞博館提供醫療協同服務,由於採取閉環模式,他們只會在患者接受治療的「紅區」區域工作,工作時,他們必須穿上全套保護裝束,其間不能離開「紅區」。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綜合臨床服務)李立業表示,兩地醫生對接良好,內地醫生已參與處方藥物,亦會處理病歷紀錄,醫管局亦已為醫療電腦系統增設中文介面、中文輸入法及標準化程序等。李立業特別提到,內地醫生十分積極主動,包括主動用英語輸入電腦系統,亦熟讀本港的臨床指南。為更好適應本港電腦系統,援港團隊主動要求提供模擬系統,讓他們休息時段熟習系統運作。
加強館內中醫藥服務
李立業介紹說,內地醫生已可獨立巡房,並且一同參與每天有關傳染病科及老人科的開會討論,以令整個醫療流程更暢順。內地醫生亦加強亞博館內的中醫藥服務,透過與病人直接面對面診症,提供包括中醫在內的服務。
「佢哋好心急,唔止一次同我講快啲救人幫人。」被問與內地醫生相處的感受時,李立業說,他深刻感受到內地醫護很想很想幫香港,希望救多些人,令香港早日脫離疫情,令他很感動。
醫管局經理(護理)林彩霞亦分享內地護士與本港護士的合作。她說,大家工作沒分別,一樣需要替病人如提供餵食、清潔皮膚及轉身等,當中合作無間,由於大部分內地護士曾在不同地方工作,護理經驗豐富,雙方珍惜互相交流機會,共同探究最優良方法。「例如一啲護理方法,我哋一齊傾,睇點樣最好同最能幫到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