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北京,最適合幹兩件事,一是去香山看紅葉,二是來國家網球中心看中網。比起爬山的氣喘吁吁,還是看頂級球員對壘更是愜意。
回想二十多年前,網球在中國還是項「小眾運動」。如今,中網已升級為WTA皇冠明珠賽,與世界頂尖賽事比肩。這種變化並非一蹴而就,李娜二○一一年法網奪冠,像一粒火種,點燃無數人對網球的熱情。孩子們開始拿着比他們還高的球拍走進訓練場,家長們也漸漸願意支持孩子們走職業道路,後來的鄭欽文就是一個好例子。
走在今日的中網賽場外,你能感受到濃厚的網球氛圍。有家長帶着孩子來體驗,有網球愛好者聚在球場切磋,小區裏的網球培訓班多了,周末約朋友打場球成了新時尚。網球,正從職業選手的賽場,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
中國球員這些年的進步,確實讓人欣慰。以前看比賽,就盼着「別輸得太快」,現在不一樣了,中國的球員打得很不錯。這背後,是日益完善的培養體系,內地的各年齡段賽事增多,使年輕的球員有更多磨礪的機會。中國舉辦的國際賽事增多,讓球員在家門口就能與世界高手過招。
我們不僅期待下一個「李娜」,更期待一個人才輩出的網球「黃金時代」。或許不久的將來,網球會像乒乓球一樣,既是一項為國爭光的競技運動,也是一種深入人心的健康生活方式。對網球愛好者而言,每個網球周末無疑是最美好的時光,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