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巨輪就如隆隆火車不斷向前,沿途風景會隨着火車前行而轉眼消逝,但只要曾經擁有,已是無憾。
內地的鐵路網絡不斷發展和革新。自二○一八年開始,內地客運鐵路逐步推行電子車票。乘客購票之後,只需運用個人身份證件便可乘車。從前趕忙乘車的時候,入閘和安檢令人七手八腳,小小的車票難免不知所終。以身份證作為車票入閘乘車,個人的警覺性反而提高。其後手機上亦有電子車票式樣,更加方便儲存紀錄。不過,以往紙本車票仍有需要性,尤其是公幹出行的乘客,紙本車票用作發票向工作單位報銷,那是實際所需。由今年十月初開始,電子發票將取代紙本報銷憑證,即是紙本車票的時代全面告終。
除了實際用途,紙本車票還有另一種感性功能,就是為人們記錄人生旅程,尤其是美好回憶。一張小小的車票,頁面印着基本資料:日期、時間、出發和到達車站。有些車票會根據特殊日子或節日而作特別設計,成為紀念車票予人收藏,別具意義。由是,有人喜愛集郵,亦有人喜歡收集車票。每張車票都可能埋藏一個故事。
車票以至戲票,都具有類似作用。我有一個劇場界朋友,年輕時代與女友拍拖的活動,大多都是去劇場看話劇表演。其後他向女友求婚,就將他倆曾經一同觀看的話劇門票黏貼成一條長長的紙條,友人拿着紙條作為求婚信物,其女友感動不已。另外,演出節目的場刊亦是另一種收藏品。我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觀賞話劇,每次看完演出都會保留場刊,既可翻查資料,亦作紀念用途。多年來,有關場刊已堆滿整個衣櫃。近年來,好些表演單位已推出電子場刊,而我亦實在沒法再保存更多紙本場刊,故此看演出後我只將紙本場刊的封面拍照紀錄,不再貯存。有些物件雖然值得懷緬,但人們亦需要跟隨時代而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