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家超表示,疫情高位平台期會持續一個長時間,特區政府會努力把所有抗疫的措施做得更扎實。
── 專訪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李家超
18日,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致使香港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0萬宗。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當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抗疫仍須繼續保持高度備戰狀態。
問: 近期確診數字小幅回落,但仍處於高位平台期,請問特區政府對疫情發展態勢有什麼判斷?可能在高位震蕩多長時間?近日市民出行數據微升,沙灘也出現聚集,香港目前有沒有鬆勁的情況?
答: 香港疫情仍然嚴峻,仍處高位平台期。目前每天確診在2萬至3萬宗徘徊,如果放鬆會再惡化。所以我們一定要告訴社會,現在不是放鬆的時候,要繼續保持高度備戰狀態,繼續抗擊新冠病毒。高位平台期相信會持續一個長時間,特區政府會努力把所有抗疫的措施做得更扎實。老百姓也不要放鬆,希望大家繼續配合抗疫措施,共同努力把徘徊期縮短。
我對抗疫是有信心的。因為從年初到現在,我們的力量增強很多,有國家的多方面支援,包括建設隔離設施,內地專家和國家醫療隊來港。香港社會的力量也團聚到一起,有團結抗疫的意識,客觀上社會凝聚力也較年初更強。
問: 全港18萬公務員,都參與了哪些一線抗疫工作?目前居家辦公的有多少?
答: 全港大部分公務員都參加抗疫工作,並且參加多元的抗疫工作。比如「圍封強檢」行動,每一個部門都會參與,做工程的、做機電的、做統計的,當時圍封葵涌屋邨動員了3000名公務員。接種疫苗、追蹤個案、管理隔離設施、接聽熱線、派送物資等工作均有公務員參加。雖然每個部門參與的程度不同,但只要有需要,公務員都會參加。現在公務員上班實施兩班制,在家或在辦公室寫報告,從事這類居家工作的屬小數目。
問: 近期醫護人員和紀律部隊人員參與公共服務染疫的數字比較高,特區政府就此採取了哪些針對性的防護措施?
答: 因為參與高風險工作,所以我們特別強調要保護好自己。第一,要加強指引,嚴格要求做好穿戴保護裝備的工作。第二,確保這些裝備是足夠的。第三,根據工種看看是否需要每天進行快速抗原測試。現在醫療系統人員基本每天都做快測,紀律部隊若是前線抗疫的,部門首長也會規定每天快測後才能上班。另外醫管局有一個方案是,若從事高風險的工作,要安排酒店讓他們休息,並且在酒店只能單獨用餐。
問: 特區政府對「分層分流救治」推行情況如何?分層分流的標準是怎麼制定的?如何充分滿足以重症病人收治為重點?各層間有否建立通暢的轉診機制?
答: 確保減少死亡、重症和感染,資源要放到最需要的地方。治療方面我們現在分五層,第一層、第二層最嚴重的在公立醫院。第三層較穩定但仍需照顧的在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和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第四層輕症、無症狀或正在康復患者在社區隔離設施,同時有防止老年患者情況轉壞的長者暫託中心。第五層是暫時在家等待進入隔離設施的患者。
各層的轉診主要有兩個部門扮演重要角色。一個是醫管局,若評估在醫院的患者已不需要那麼多治療,可將其轉至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和亞博館。一個是衞生署,得悉確診後會上報並安排患者進入哪層設施,或者暫時等候安排指定診所。現階段確診人數很多,「瓶頸」當然是有的,我們已多方面增加人手,一步步改善「瓶頸」,不斷優化,包括利用科技將分流做得更好。
所有的「瓶頸」我們已經知道問題在哪和如何解決。我們向中央請求支援的時候強調的是人手和設施。「瓶頸」需要時間去解決。
問: 目前特區政府在公私醫院合作抗疫上採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有多少私立醫院可接收新冠病人?能動員多少私院醫護支援公立醫院抗疫?
答: 香港約有13家私家醫院,兩家有負壓病房且通風系統達標的私家醫院已經收納新冠患者。很多私家醫院未必達到這個標準,但都參與了抗疫工作。私家醫院拿出約兩成床位接收公立醫院的非新冠病人,也有私家醫院為新冠患者提供門診服務、視像診治服務,並參加長者暫託中心的工作。所以私家醫院參與多元的抗疫工作。我認為公私營醫療系統要各司其職,充分合作,不分你我,讓兩邊都在各自崗位發揮價值和最好效用,大家互相配合、互相理解。
問: 為長者接種疫苗的工作進展如何?目前接種疫苗採取的是「知情同意」的原則,若達不到預期目標,下一步準備怎麼辦?安老院舍員工「閉環管理」工作有何進展?
答: 外展隊上門為安老院接種疫苗的工作做成了,每個老人院都已經派人提供接種服務,另外有部分行動不方便的老人,也已經請志願團體提供到戶接種的服務。但大概仍有一成院舍長者仍未接種疫苗,原因是很個人的,我們會繼續勸說他們。方法包括讓其知道客觀數據,染疫死亡病例九成沒完成接種疫苗,動員整體社會的聲音,創造打疫苗保護自己也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氛圍。在打疫苗方面,世界上絕大部分地方都沒強迫,包括內地,所以我們會曉之以理。若其他地方有更好的辦法,我們也會參考。
目前約一成安老院參與「閉環管理」。我們鼓勵和推動「閉環管理」,且要多方面把整個系統做好,讓其樂意參與其中。另外我們增加其他設施的供應,包括增加長者暫託中心的數目,以及實施「逆隔離」,將確診和未確診的長者分開,避免交叉感染。
問: 目前已交付的5家方艙醫院,入住率分別為多少?如何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發揮方艙醫院的作用?
答: 5個(方艙醫院)項目大概提供3000多個房間,約1萬張床位,現在入住率平均有八成,有時候是九成。因為房間有流轉,要消毒,有些要維修,所以上述入住率也符合我的要求。我們從多方面優化和改善方艙醫院提供的服務,包括入住流程,小區管理和餐飲選擇等。我們現在也希望招聘一些酒店服務業人士參與運營團隊,以便更貼心為入住者服務。
另外我們會盡量釋放方艙醫院的價值,比如洪水橋設施就有三分之一的設備、房間,用作長者暫託中心。現在也正研究如何把設施使用的範圍再擴大,老人家的照顧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
問: 特區政府已在中央援建項目,內地醫護、內地藥品來港等方面使用了「緊急法」,有無考慮為了盡快穩控疫情,在更廣泛的領域中統籌發揮好「緊急法」作用?
答: 「緊急法」如果需要當然是可以用。不過現在面對的問題有時可能不是法律問題,可能是資源問題、人手問題、執行力問題。但是如果法律可以解決,我們是不會猶疑的。
問: 近日已有300多名內地醫護來港支援,特區政府如何創造條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與本地醫護如何合作?
答: 內地醫護的作用很大,增加了香港的醫療人手。他們擁有很多實踐經驗,來的都是精英、骨幹。他們都很熱忱,放下很多,包括離開家人和工作,而且他們來香港是閉環管理,很多行動上有限制。所以他們很偉大,我非常感謝他們,言語表達不了我對他們的謝意和敬意。
內地在中醫方面發展非常好,中藥的療效也是很優秀的。中西醫的並用在抗疫和治療方面是重要的。同時內地醫護來港能和香港醫護互勉互助,有這樣的精神團隊就更加強大。
內地醫護來港有一個熟悉期,在磨合初期可能就在亞博館,之後可能到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工作。當情況進步,就要考慮如何更發揮協同效益,讓他們的經驗和方法發揮更大作用,過了初期階段就可更好運用。
(中新社記者 曾平、韓星童、魏華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