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歲的冒卓祺是紮作業新一代達人,為了傳承紮作藝術,他致力到不同的中學校園教授紮作技巧、在紮作工會開班授課,學生不乏外國人和日本人。他表示,香港的紮作文化保存得很好,雖然行業逐漸式微,但近年多了內地年輕人關注歷史傳統文化,「他們的學習地點,就是香港。」
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冒卓祺應政府邀請,到英國唐人街展覽紮作作品,又現場介紹紮作文化及擺攤教授,現場反應熱烈。
應邀英國展覽作品
談到紙紮藝術傳承,冒卓祺滿懷希望,「香港的紮作文化其實保存得很好,不少書本都有記載,而且至今仍有相關表演,只是少人接手做。但近年又多了內地年輕人開始關注傳統文化,而他們學習地點就是香港。」
冒卓祺說,內地發展步伐加速,學習傳統技藝的人少了,傳統的紮作重鎮例如佛山、中山、台山等,都漸漸少了師傅和工廠。不過近10年,中秋、端午、清明在內地逐漸定為法定假期,年輕人又騰出了時間來關注傳統了,於是又多了人想學傳統手藝。
今年中秋節,冒卓祺形容是香港近三年來最熱鬧的,社會太平,疫情也放緩了,來看燈的人明顯增多,也有不少外國人來拍照留念,生意也較以往多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