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國家引領我向科學進軍」

時間:2021-06-17 04:23:58來源:大公報

  圖:二○○九年,陳清泉在香港大學的實驗室內做研究工作。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同年,時任香港工程師學會會長陳清泉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帶隊赴芬蘭考察當時的手機巨頭──諾基亞,為打造科技實力規劃藍圖。不過後來遇上重重阻滯,先是金融風暴重創經濟,及後香港一班反對派議員肆意「拉布」,阻撓社會發展。

  「現在是時候了!香港由亂及治,這是香港發展的機遇,更是科技界的春天!」陳清泉說,早前他與一群本港科學家聯名寫信,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反映創科需要解決的問題,得到習主席親自回信。「習主席對我們的來信做出重要指示,信中反映的問題已基本解決,這是國家和執政黨對香港科技工作者的關愛和期望。」/大公報記者 湯嘉平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陳清泉院士原籍福建漳州市,1937年出生於一個印尼企業家的家庭。1953年,他回國於北京礦業學院機電係(現為「中國礦業大學」)就讀,然後再升讀清華大學電機係研究生班,自此,他一直見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國家幾十年來科技發展的偉大歷程。

  陳清泉自言已經歷了三個裏程碑。第一個裏程碑是1956年,周恩來總理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激發了科技工作人員的巨大熱情。當時在北京礦業學院讀三年級的陳清泉,便與同學宋振騏(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後來學部委員稱號改為院士)一同創辦學生科學技術協會,組織高年級的同學做科學研究工作,並且出版了論文集。

  曾帶隊赴芬蘭 考察諾基亞

  北京礦業學院後來演變成中國礦業大學。2016年,陳清泉與諾貝爾物理獎得主Carlo Rubbia教授,在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創辦可持續能源研究院,陳清泉興奮地向大公報記者憶述:「徐州市委書記很重視科技的發展,特別接見並宴請Carlo Rubbia和我。每年春節前夕,都會到礦大校園慰問我們,講一講徐州的發展,聽一聽我們的意見,還給我們發利是。」

  第二個裏程碑是改革開放時期。1978年中央召開全國科學大會,鄧小平在大會上作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我國迎來「科學的春天」,大會通過了《1978-1985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草案)》。此時陳清泉剛定居香港不久,受到很大鼓舞,他到美國參加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學術會議,了解到美國頒布了支持電動汽車研究的法案,於是下決心投入到電動汽車的研究。1997年,陳清泉成為香港回歸後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科學家。當時的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指出,香港將重點發展兩個產業,其中包括資訊科技產業,欲將香港打造成國際的科技中心,向以色列、瑞士、芬蘭學習。

  三年後,陳清泉義不容辭,親自帶隊到芬蘭,訪問政府有關部門、大學、孵化器、高科技基金、開發區等,學習如何發展高科技。當中包括考察當年的手機巨頭─諾基亞公司。「那時諾基亞的二把手,之前在外交部擔任要職,他見面時我說,你看看我連外交部的工作都不做了來加盟諾基亞,因為科技對芬蘭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位港人獲光華工程科技獎

  陳清泉說,自己當時亦邀請諾基亞到港發展,擬引進高科技產品,但後來金融風暴爆發,加上諾基亞對市場判斷錯誤,被蘋果手機搶佔市場後,該項目只好作罷。他慨嘆往後香港科技發展阻力大,香港某些高層人士缺乏科技熱情,從回歸初期未能引進重量級高科技企業,到幾年前有建議成立創新科技局,「竟然要在立法會辯論大約兩年,真是浪費時間和資源!」

  反觀內地,科技發展一日千裏。陳清泉表示,彼時內地開放程度遠未及現在,香港很有優勢,但內地後來居上,並給予一係列的政策惠及香港,而陳清泉本人也受益。「2002年我在港大退休之後,在內地設立了幾個研發基地,全賴國家對科技的熱忱,知識分子才有用武之地。」

  第三個裏程碑是2016年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陳清泉當年有份參加,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提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目標是,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在2016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會上,陳清泉更獲頒光華工程科技獎,是首位香港科學家獲此殊榮。

  珍惜機遇 擼起袖子加油幹

  陳清泉表示,現時香港得到國家支持,發展科技將更加順利。「現在是時候了!一來國安法已經貫徹執行,二來完善選舉制度草案也通過了,所以我們香港要珍惜國家給的機遇,擼起袖子加油幹,彌補失去的機遇。」

  2017年6月,陳清泉聯合23位在港院士,給習近平主席寫信,表達了香港科技工作者報效祖國的迫切願望和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熱情,同時也反應了一些問題,例如科研基金不能過河等。陳清泉說,習主席很快就作出指示,國家有關部門迅速予以落實,令香港科技界十分鼓舞。「我自1953年回國,在科研路上不斷地感受到國家和黨的關懷,受過很多幫助和獎勵。今次習主席的回信,代表國家和黨對香港科技工作者的愛護、關心和期望。」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