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集團創辦人之一、名譽主席伍沾德,上月底在養和醫院與世長辭,積閏享壽101歲,本月12日辭靈出殯、入土為安。伍沾德是本港飲食界翹楚,早於港英政府年代,他不忿西餐廳歧視華人,遂於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與兄長伍舜德創立美心餐廳。及至七八十年代,中美通航配餐服務的國際角力中,伍沾德臨危受命,與當時的中國民航總局共同投資設立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為內地「中外合資第一人」。「我們都是歸國華僑,希望看到國家好。」在建設香港、報效祖國的征程中,伍沾德從未缺位,一生以拳拳赤子心踐行諾言,為港為國奮鬥不止。
伍沾德祖籍廣東台山,1922年在美國出生。伍沾德的父親也在美國出生,不懂中文是其心結,於是終下定決定將兩個兒子送回家鄉就學。戰亂時,伍沾德與哥哥伍舜德移居到香港,完成學業後留在香港發展。
吃西餐被歧視 創辦美心一吐屈氣
起初,伍氏兄弟在電影行業打拚,應酬電影明星、製片人、銀行家等成了工作日常,伍沾德因此經常出入當時著名的「新巴黎」法國菜餐廳。然而,這位常客總被安排坐在牆角靠近洗手間的餐桌用餐,「連當時的行政局華人首席非官守議員也遭到同一對待。」伍沾德找到餐廳負責人理論,卻只得到冷冷一句敷衍:「中國人不飲酒,洋人飲酒。」負責人認定,華人消費力不如外國人,拒絕更換座位。
在華人被歧視的無情現實面前,伍沾德的內心翻江倒海,「難道中國人只能光顧外國人辦的西餐廳?我們中國人就辦不好一家出色的西餐廳?」暗暗立志要為中國人爭一口氣的伍沾德,開始構思創辦華人西餐廳。1956年,首家美心餐廳在中環連卡佛大廈開業,伍氏兄弟夢想成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中美兩國空中走廊架起前,航線配餐服務爭奪戰成了沒有硝煙的國際角力。最早與中國商議合約的日本航空漠視中國主權,揚言要求所謂的「優先升降權」,瑞士航空則企圖謀取暴利……面對多家外國航空公司的無理要求,而內地食品生產商未能符合規定的現實,如何應對美方在中美航線配餐問題上堅持的高標準,是中方需要認真處理的大事。
通航在即,當時的中國民航總局向鄧小平介紹了美心集團,「伍先生懂不懂做麵包?懂的話便讓他做吧!」在鄧公的首肯下,1980年4月,美心集團和當時的中國民航總局,共同投資設立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中國內地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由此誕生。同年5月,中美航空交通正式開通。
「鄧公真的厲害!其他國家想從中得利,鄧公堅定不移地說:『中美直航是中美之間的事,別國別妄想圖利。』他說話斬釘截鐵,不帶半點餘地,再次展示中國不是容易被欺負的國家。」因緣際會下成為中國內地「中外合資第一人」的伍沾德,曾經在接受傳媒訪問時回憶起這段風雲史,感慨萬千。
熱心報效祖國 建校賑災從不缺位
在支持內地高等教育、助力災後重建等回饋社會的善舉中,伍沾德和他創立的美心集團從未缺位。1987年,在伍沾德等老校友的倡議下,中山大學設立了嶺南學院,往後十多年中,伍沾德夫婦向中山大學捐資累計達2000多萬港元,更以一己之力自費奔走於世界各地,聯絡五湖四海的校友為母校捐資助教。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美心集團伸出援手,合共捐贈近800萬港幣,幫助受災地區早日重建家園。「我們都是歸國華僑,希望看到國家好。」在建設香港、報效祖國的征程中,伍沾德一直為港為國奮鬥不止。
伍沾德離世,社會各界紛紛哀悼。美心集團表示,伍沾德管理、領導美心六十四年,事事親力親為、努力不懈。怡和集團、牛奶公司集團形容伍沾德是一位富有遠見的商業領袖,是怡和重要商業夥伴和朋友。中山大學嶺南(大學)學院董事會讚揚伍沾德對母校慷慨輸將、助長青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