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克爾自繪漫畫描述逃生經歷
在香港淪陷的三年零八個月中,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大隊,是香港唯一一支自始至終、成建制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港九大隊英勇抗戰不僅獲得盟軍高度評價,更為中國抗戰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那段中國人民與反法西斯同盟國人民並肩戰鬥的歲月裏,東江縱隊多次營救盟軍友人。其中,美軍「飛虎隊」中尉唐納德.克爾的營救行動便堪稱典範。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游擊隊員給克爾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最終促成東江縱隊與美軍之間的直接情報合作。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大公報》聯絡上了克爾的兒子戴維.克爾。「當兩個偉大的國家攜手合作,他們可以成就許多偉大的事業,包括贏得戰爭,也包括拯救一名飛行員。」戴維說,「80年前,我們的祖輩並肩合作,今天我們慶祝勝利,更希望延續他們的故事。」\大公報記者 黃釔淼、李慧妍
獅子山上獅子亭。1944年2月11日,盟軍飛行員、美軍第14航空隊唐納德.克爾中尉駕機在香港九龍啟德機場上空執行轟炸任務時,被日軍炮火擊中,跳傘逃生的他就落在了這附近。自幼居於附近的沙田茅笪村村長鄭己棠向記者介紹說,當年可以從這裏一直望到啟德機場。
克爾在當年的日記中是這樣描述:「這是個美麗的地方──平原上白色的跑道夾在起伏的山巒和青綠色的海洋之間,彎彎曲曲的海岸線外是大大小小的海島……據說,香港的港口是全世界最美麗的港口之一。」
一陣風將克爾的降落傘吹到了山上,讓他避開了在市區埋伏的日軍。但在這語言不通的陌生地,他逃脫的機會可說是微乎其微。幸運的是,他很快遇上了港九大隊的「小鬼通訊員」李石。
攻啟德日軍倉庫 掩護克爾脫險
今日的獅子山,舉目望去樹木層層疊疊,但鄭己棠表示,當年克爾逃生的路線上幾乎沒有樹,山上長滿草,遠遠便能看到人影。李石當天正巧去西貢,路過獅子山,及時發現了克爾。在李石的協助下,克爾得到茅笪村三姐弟的幫助,登上山頂。
當時,日軍幾乎將他們捉住。克爾在日記中寫道:「每見到下一個露出的山崗,我就鉚足了勁衝向它,隨着來的是颼颼掠過的子彈……我們繼續前進,我氣喘吁吁、連滾帶爬地掩護着前進,『小鬼』則在前面疾走,四處留意會否有更多麻煩。」
日軍出動一千多人封山搜捕,當時正在竭力求生的克爾並不知曉,在市區,另一場戰線也已悄然展開:為了轉移日軍注意力,港九大隊黃冠芳、劉黑仔等人襲擊了日軍在啟德機場的倉庫,掩護克爾脫險。
鄭己棠回憶,游擊隊用盡各種方法營救克爾。克爾在西貢登船離開香港的時候,游擊隊準備了兩艘船,一艘載他離開,一艘裝滿炸藥,準備萬一遇到日軍,便與敵人同歸於盡。
在東江縱隊的掩護下,3月9日晚,克爾最終抵達深圳土洋村的東江縱隊司令部。一個月的逃亡讓克爾對這支不穿軍裝、但紀律嚴明、英勇善戰的游擊隊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在日記中記錄了與港九大隊英文翻譯譚天的對話:「日本人?我們知道他們所有人的位置。離我們近的地方,一個日本人都沒有。他們也知道我們所有人──但他們就是抓不到我們。如果是小股日軍來,我們就跟他們拚;大股日軍來,我們就鑽進山裏去。」
促成東江縱隊與美軍合作
克爾又試着了解,游擊隊穿怎樣的制服,如何互相辨認。譚天說,游擊隊沒有什麼物資,衣服也不一樣,有些隊員甚至連鞋都沒有,有的隊員只能穿稻草鞋。但日軍還是害怕游擊隊,游擊隊也在日本人的軍隊中間抵抗了兩年。「我們在黑夜中打仗、在黑夜中生活、在黑夜裏行軍……黑夜就是我們的制服。」
克爾在日記中評論:「這些人總能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源。別人或許已經絕望,只能等待救援,但儘管物資匱乏,他們依舊意志堅定,相信最終勝利。」3月29日,克爾回到廣西桂林基地,向「飛虎隊」陳納德將軍匯報,並帶回了東江縱隊的信件,促成美軍與東江縱隊的合作。
80年前金戈鐵馬,如今已往事如煙。在茅笪村附近,過去的英軍炮台已變為燒烤場。「這裏曾有日軍炮台,克爾就是在日軍眼皮底下向大老山方向逃生。」鄭己棠說,村裏人只知道當年有飛行員跳傘落地,卻不知詳情,也鮮少提及這段歷史。
讓鄭己棠重新找回這些記憶的是2008年的一個契機。當年,克爾之子戴維.克爾為完成父母遺願,來到中國尋找當年救過父親的游擊隊戰士及其後人,並希望重走父親的逃生路線。鄭己棠因緣際會加入尋訪隊伍,現在回想起,鄭己棠仍不禁感慨機緣巧合之神奇,讓他也重新找回村子的記憶。
克爾兒子將來港 重走父親之路
《大公報》獲悉,戴維將於8月下旬會再次來港重踏當年之路。輾轉與戴維取得聯繫,記者提出了心中的疑問,現在回憶那段80多年前的歷史,對他有什麼意義?戴維很快回答:「我很感激我們兩個偉大的國家能攜手合作,取得戰爭勝利。精誠合作可以成就許多偉大的事業,包括贏得戰爭,也包括拯救飛行員。」
戴維說,回望80年前,我們的祖輩共同努力,中美一同規劃、一同奮鬥,一同贏得了勝利與和平。這正是我們今天慶祝的意義─效仿父輩,放下分歧,再次合作,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