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食環署氣壓捕鼠器零成效 夜視鏡或涉私隱

時間:2020-08-23 04:23:21來源:大公報

  圖:夜視攝錄機及熱能探測攝錄機仍在測試中

  【大公報訊】記者方學明報道:巨鼠嚇壞人,食物環境衞生署早於2018年,就防治鼠患進行科技項目測試,涉及三種技術,其中氣壓捕鼠器在測試中未能捕獲鼠隻,已被放棄引入。該署並在多區後巷裝設熱能攝錄機追蹤鼠蹤,亦透過新的毒鼠餌及捕鼠夾測試,希望加強捕鼠效果。惟立法會議員質疑署方行動成效,希望他們不只監測,還要實際行動。

  食環署於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深水埗、黃大仙、荃灣區的食環署公眾街市,進行氣壓捕鼠器測試,其間未捕獲鼠隻。食環署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稱,測試結果顯示有關科技未能在本地的環境下提升滅鼠的成效,因此該署不打算引入該類型捕鼠器。

  第二種科技是夜視攝錄機監察系統,透過人工智能分析技術,辨識夜視攝錄影像中的鼠隻,監察鼠隻的活動範圍和活躍程度,從而更有效放置殺鼠劑及捕鼠器。食環署於2019年4月至7月,在九龍城及旺角的公眾街市及後巷,裝置該系統,結果顯示技術可準確辨識鼠隻及追蹤活動情況,但食環署稱,若要在日常運作廣泛應用,需安裝相當數量的夜視攝錄機,或涉私隱問題。

  第三種科技是熱能探測攝錄機監察系統,測試結果與夜視監察系統相若,不會攝取人面影像。食環署計劃在全港各區進行兩期目標小區滅鼠行動時,同時安裝熱能深測攝錄機分析,以量化及檢視行動成效,再制訂長期使用技術的策略及範圍。

  此外,食環署正測試一款含食物味道的有毒鼠餌,會否對傳統鼠餌更吸引老鼠,以及在六個公眾街市試用一款新鼠夾,新款鼠夾設計較傳統鼠夾更靈敏,料可增強捕鼠效果。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質疑當局只監察,沒具體滅鼠計劃。

  立法會議員柯創盛亦認為,食環署雖試用新科技滅鼠,但未見成效,質疑成效及執行能力是否有問題。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