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湖之城」的武漢,長江、漢江穿城而過,市區海拔普遍低於長江平均洪水位,一旦雨季來臨,往往容易形成洪澇。從2015年成為首批全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之一,歷經十年實踐,武漢已完成約454.6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近五成建成區化身「海綿」,下雨時吸水、蓄水,需要時將儲存的水「釋放」。
武漢迎賓家園小區2019年底開始海綿化改造,於居民樓人行道以及道路與植被交界區域增大透水鋪裝的面積,屋面雨水也可直接流入花壇中,經過淨化後再進入底層的蓄水池等集水設施。經過「海綿化」改造,該小區經歷了數十場強降雨而無恙。
如今,不少內地城市的市政建設從「硬化」轉向「綠化」,內澇問題明顯改善,海綿城市建設成效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