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關愛隊成員昨日在旺角向途人派發避蚊貼和防蚊資訊。
本港上周六發現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如何防止病毒傳播成為市民關注焦點。專家指出,孕婦感染基孔肯雅熱或有機會傳染給嬰兒,提醒12歲以下小童不要使用濃度高於10%的避蚊胺產品。
亞洲兒童傳染病學會主席關日華昨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市民到戶外地方或由蚊患地區返港都建議14日內持續噴蚊怕水,避免被蚊叮咬傳播開去。他引述外國經驗稱,孕婦一旦被蚊叮咬而受感染,如分娩前病毒量仍然很高,便有較大機會將病毒傳給嬰兒。嬰兒出生後便會出現病徵,對身體不同器官都會受影響,腦部可能會長期受損,因此孕婦要慎防被蚊叮咬。
小童宜慎用避蚊胺產品
關日華表示,使用含避蚊胺的驅蚊劑能有效防蚊,但小朋友要因應年齡,使用適當濃度的避蚊胺,年紀越小,建議使用濃度越低,兩個月以下的嬰兒不能使用,多個兒科醫學會建議兩歲以上的小童才使用避蚊胺。幼童最好避免用噴霧式驅蚊劑,以免被兒童吸入氣管,應該用手將驅蚊劑均勻地塗抹在兒童身上,返家後盡快清潔身體,除了減少避蚊胺引起皮膚敏感的機會,亦減少造成神經中樞受損的機會。
關日華提醒若同時使用避蚊胺和太陽油,應先塗太陽油,因太陽油會使避蚊胺的氣味無法散發出來,無助於防蚊。他提到,塗上避蚊胺後約有10%會進入人體,而小朋友會因此出現過敏反應,若濃度太高或吸收太多的話,會影響中樞神經,或出現抽筋等情況,建議12歲以下小朋友不要使用濃度高於10%的避蚊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