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人物專訪/湯恩佳:拒攬炒齊建設 創盛世豐年

時間:2020-08-16 04:23:25來源:大公報

  圖:湯恩佳認為,全社會應放下政治分歧,拒絕「攬炒」,集中精力發展建設,為香港的未來創造盛世豐年/大公報記者文澔攝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教學院院長湯恩佳近日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過去一年發生的暴亂和「疫情攬炒」令和諧的香港社會變得對立,更令不少年輕人言行變得極端,與過去兼容並蓄、包容多元的精神背道而馳。他強調,如今疫情仍然嚴峻,押後立法會選舉符合市民利益,全社會應放下政治分歧,拒絕「攬炒」,集中精力發展建設,為香港的未來創造盛世豐年。/大公報記者 文軒、劉越琦

  湯恩佳在擔任孔教學院院長之前,是赫赫有名的「染料大王」。他於1947年由廣東隻身來港,最初投靠姑丈做染料學徒,後來以51港元創立「佳成染料」,生意愈做愈大。由於一直恪守儒家信條,亦被稱為「湯三儒」,即集儒商、儒學、儒教於一身。湯恩佳見證了香港大半個世紀的興衰沉浮,唯獨對過去一年發生的持續暴亂和「疫情攬炒」最感失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湯恩佳表示,香港本是一個非常包容的社會,不同宗教、信仰、文化的人都能夠和諧相處,但去年卻因修例風波而變得極端和對立。他直言,其中發生的很多事都是沒有道理的,「例如對政治有意見卻去破壞交通燈,打砸店舖、私了市民;最近疫情如此嚴峻,有人卻反對押後立法會選舉,這都不是正常的現象。」

  更令湯恩佳感到心痛的是,暴亂中9000多名被捕者中,逾四成是學生,18歲以下的亦達17%,佔比之高令人咋舌。「教育的核心在於育人,也就是教會做人,如果單有學識而沒有品德,那我們的社會豈不是在培養壞人?」他指出,仁是內心的良善,禮是外在的道德行為規範,「仁禮一體才能使青少年樹立良好的道德觀」。

  湯恩佳進一步分析指出,「香港雖以中西合璧為特色,但教育卻更偏向西方。」他說,全港大、中、小學的校訓校徽,雖然大部分都引用孔子儒家名言,例如港大校訓「明德格物」出自《大學》,中大校訓「博文約禮」載自《論語》,但在教學內容上卻是更偏向西學;語文方面也是重視英語更甚於中文;他認為,在教育上須博採中西,而不能顧此失彼。

  「國安法助香港社會恢復秩序」

  在湯恩佳看來,在港實施已逾一個月的香港國安法有助平息暴亂所衍生的種種亂象,「澳門早已通過維護國家安全的23條立法,實踐效果很好。孔教學院十分支持香港國安法的通過,這有助『一國兩制』的實踐,有助於香港社會恢復秩序」。

  至於「疫情攬炒」,湯恩佳認為,至今仍餘波未消。談及政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而押後立法會選舉,他表示,儒家思想提倡「仁者愛人」,疫情之下人命第一,更何況香港本地醫療設施不堪重荷,已無法承受這一次的疫情爆發,押後選舉絕對是明智之舉,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亦顯示,集中精力抗疫才是香港社會各界眼下的共同目標。他亦說,幸得內地醫療隊前來增援,以解香港的燃眉之急,正是由於內地這個強大後盾,才幫助香港屢渡難關。他對此表示感恩,因為這大大減少廣大市民所受的疫情威脅,更令大眾對抗疫前景鼓舞振奮。

  展望未來,湯恩佳說,孔教的理想社會,正如《禮運.大同篇》所說,需要社會重新合作,互相幫助,一同並肩前進,共建大同社會。疫下「攬炒」破壞了香港的經濟、建設,是一場災難,令人痛心。他呼籲全社會把力量集中在建設,共渡疫境難關,相信定能把香港建設得比以往更美好,發展更美好的營商環境,「盛世豐年,指日可待」。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