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風者用可攜式機械臂 打機易「升呢」

時間:2018-11-01 03:16:33來源:大公報

  圖:71歲許先生(前排右)使用「機械臂」後,現在可以抬起,關燈及抓筷子食飯

大公報記者林海瑩攝

  【大公報訊】記者林海瑩報道:中風是導致身體殘障的第三大「殺手」,香港每年約2.5萬人中風,因治療時間長,多數市民到公立醫院就診,但公立醫院康復服務供應十分緊張,以致許多中風病人出院後無法繼續到醫院作訓練。香港理工大學新研發的「可攜式機械臂」,讓中風病人可隨時隨地做康復訓練。有中風病人稱,用了機械臂後,不但可做關燈、拿筷子等動作,更令他打機更易「升呢」。

理大研發 料兩年後推出

  71歲的許先生,12年前突然中風,右手無法抬起,手指更張不開,接近癱瘓。許生稱,公立醫院只在出院後兩、三年有康復訓練,「見我識行路啦,就叫我出院。」因此上肢恢復緩慢。他曾使用坊間的機械臂,一般都是「硬手套」,不及理大新研發的「軟手套」舒服,他稱,以前「手指唔聽話,依家可以抬起,識關燈,又可以抓筷子食飯。」更可伸出手指來打機,「易了升呢。」

  可攜式機械臂運用了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團隊花一年半首創的「移動式外神經肌骨系統」,將外骨骼、柔性機械人技術,以及外神經肌肉刺激技術融合,當病人使用裝置時,只要手臂肌肉發出「想抬手的訊息」,機械臂就會輸送微弱電流刺激手臂做出抬手及手腕向上的動作,手套內亦會同時充氣,使病人手指能逐一伸展,反覆訓練便可加強病人的肌肉強度,理論上可恢復至常人狀態。

  研究團隊成員、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胡曉翎表示,技術早有應用,但從未結合在一起,團隊將其融合並同步使用,效率比以前單一使用高出四倍。她稱,機械臂重量僅300克、使用運動服裝物料、可換洗、防曬且透氣,充電半小時便可連續使用四小時,病人每星期使用三至五天,每天使用四小時。她指出,機械臂現正申請專利,最快兩年後可推出市場,料售價是現時類似功能產品的六至七成,約六、七千元。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