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學生家課壓力沉重,每日都要帶大量書本回家以便做家課
【大公報訊】做完功課未?默書溫好未?幾乎是每個家長與子女打開話匣子的方式。本港小學生功課繁重,每日六、七樣功課是等閒事,親子間更因功課和考試傷感情。為怕子女受功課、測考的摧殘,近年推行快樂學習的Happy School,深受家長歡迎,特別是「不操練、不動氣、不逼迫……緣分到了,孩子自然識計數」的「佛系家長」。
Happy School減少考試次數及功課量,包括將午飯後時間改為多元智能課,安排不同活動及另類學習,亦有將功課輔導編入下午課節,實行讓學生回家「零功課」,讓學生放學後可以有時間去公園玩樂一下。其中,屯門區的五邑鄒振猷學校校長沈耀光表示,改革後小一自行收生申請人數亦有上升。
然而,香港仍有一班非常現實的「怪獸家長」,希望子女入讀名校,只着重分數、成就,又愛比較子女的學業成績,擔心不催谷、太少功課考試會令子女失去意志、競爭力大跌,難以考入第一組別(Band 1)中學、升中難以銜接。從小就為子女報讀多個興趣班,為求令他們十八般武藝,精通多國語言。有小學校長亦指出,校內曾有家長反映,功課量太少,結果家長自行買練習為子女「加操」,以及報讀坊間的「操卷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