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科研如拍拖 有挫折但幸福」

時間:2018-07-31 03:16:25來源:

  圖:張明傑農村出身,家裏靠父親辛勞工作養活一家,但家裏的境況無阻他追求科學的夢 大公報記者林少權攝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嘉里理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明傑,從小認定科學是他的終生所愛。張明傑農村出身,家裏靠父親辛勞工作養活一家,但家裏的境況無阻他追求科學的夢。他過去20年專注大腦研究,憑着對生物化學的認識,反覆拆解人腦中1500億個腦神經細胞,冀找出引致精神病的病因。大腦是人體中最複雜的器官,張明傑正是被這種複雜、艱深的結構吸引;他形容,科研過程如同拍拖,雖然偶有吵架、不開心的時候,但整體仍是幸福、美妙,他說對科學的愛至死不渝。/大公報記者 趙凱瑩

  張明傑是浙江寧波人,自小在農村長大,母親在他年少時離世,父親雖然對科學沒有概念,卻默默支持他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父親再辛苦都竭盡所能讓我們讀書,從來不要求我們讀哪個科目,只需要盡力就好;身為農民,能有這種想法是很難得的。」有父親的支持,張明傑勇敢追夢,他在寧波鄞州中學畢業後,成功進入復旦大學化學系,並到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修讀博士學位,主修生物化學。

  研究助開發新藥

  張明傑其後於1995年來港發展,在科大開始神經科學研究。「精神疾病不只病人一個人suffer(痛苦),是一家人受影響,對病人和社會的壓力都非常巨大。」過去20多年,張明傑每日埋首做研究,希望在複雜迥異的腦神經細胞中找出線索,過程中難免經歷無數的失敗及挫折。「科研對我來說就好像拍拖,過程很幸福,但一定會遇到吵架、不開心;科研也會有挫折,但我從不覺得是suffer(痛苦),還是很美妙。」

  憑着無盡的好奇心,他與團隊在精神疾病治療上貢獻良多。2016年發現在「腦部神經元細胞突觸」的特定區域中,負責傳遞信息的蛋白質分子能自動組裝成一種穩定的「油滴狀」網絡結構,一旦出現基因突變,「油滴狀」狀態便會受破壞,影響神經訊號從而導致自閉症等疾病。去年又發現當人類蛋白DISC1的編碼基因出現變異,就會打斷蛋白複合物形成,減慢腦神經元生長,或致精神分裂、自閉症等精神病,兩項研究均有助開發新療法及藥物。

  堅持因有挑戰性

  每一項新發現都承載了科學家的血淚,張明傑透露,人類蛋白DISC1的編碼基因的研究,一共花了九年時間才完成,「旁人很難想像我們是怎樣堅持下來的,唯一的動力就是項目的挑戰性;而在挑戰的過程中,我們是快樂的。」他坦言,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不會覺得苦,反而愈做愈開心,「對我來說,研究是很好玩的事,因為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太多了,一直滿足我的求知欲。」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