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深中通道西人工島文旅試運營
25日,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啟動為期一個月的文旅試運營,近百名來自深圳、中山的市民代表作為首批內測遊客,免費登上這座世界級工程樞紐,沉浸式體驗「超級工程+絕美海景」的獨特魅力。
據悉,試運營期間逢周一到周五定點面向企業和研學團體預約,周六、周日面向社會公眾個人預約,預計12月正式開放。票價方面,試運營期間實行「早鳥優惠價」128元(人民幣,下同)/人,正式開放後將執行標準票價,成人188元、學生158元,均含往返車程及2-2.5小時遊覽服務。/大公報記者 郭若溪
作為集橋、島、隧於一體的世界級工程,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創下十項世界之最,是當前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歷經7年論證、7年建設,2024年6月通車後成為灣區交通大動脈。作為深中通道橋隧轉換的關鍵樞紐,面積約13.7萬平方米、相當於19個足球場的西人工島,從空中俯瞰形如展翅鯤鵬,矗立在伶仃洋海面。
此次試運營開通兩條跨市專線,深圳前海灣站出發20分鐘即可登島,中山博覽中心站車程則約40分鐘。
科普基地 近距離感受超級工程
「四面都是無敵海景,能看到橋樑、機場和前海高樓,太震撼了!」站在三樓觀景平台,深圳遊客李先生舉起相機記錄美景。雙塔矗立,車流時而鑽出隧道爬上橋面,時而駛下大橋潛入海底,展現橋隧轉換的工程奇跡;向東遠眺,深圳前海高樓林立,寶安國際機場航班頻繁起降,海面上船隻穿梭如織,構成一幅灣區活力畫卷。
島上2200平方米的粵港澳大灣區跨海通道科普基地成為人氣焦點。展區內可縱覽灣區跨海通道發展歷程、我國橋樑及海底隧道發展歷史以及深中通道建設歷程。依託工程本身的科技,展廳內還設有多處突破傳統模式的數字化體驗場景,構建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全息投影等「科技+文旅」模式,打造多套互動體驗,讓遊客「身臨其境」。在西人工島戶外,還放置了海底沉管隧道足尺鋼殼試驗段及多個工程實物構件,讓遊客近距離感受超級工程背後的硬核實力。
未來研海上和低空觀橋項目
運營方深圳市文旅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李鑫龍介紹,西人工島的文旅運營開發分階段進行,首期主要圍繞島上設立的粵港澳大灣區跨海通道科普基地開展研學、觀光,未來將逐步拓展集觀光旅遊、休閒度假、服務配套於一體的綜合性文旅功能,如開展海上看大橋、低空觀光飛行等項目;遠期規劃導入機器人、VR、低空飛行等深圳特色產業業態,融合科普教育、主題觀光、研學體驗等多元體驗,將西人工島打造成「科技+工程+文旅」複合型超級IP。
「沒想到超級工程離生活這麼近!」中山遊客廖女士感慨。目前島上已開放三樓觀景台、環島步行道、落日咖啡廳等節點。為保障交通順暢,重大節假日將封閉陸路進島路線,運營方正研究水上乘船、低空觀光等替代方案,利用現有救援碼頭與停機坪拓展遊覽維度。
「保障通行安全是首要前提。」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路政大隊副大隊長李會強強調,文旅區域與交通樞紐嚴格分區,通過控制大巴班次避免對通行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