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童增逝世 11次致函日本要求謝罪賠償

時間:2025-10-27 05:03:05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記者劉凝哲北京報道:童增工作室發布訃告,中祥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老齡科研中心原副研究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原理事、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會長、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童增,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10月23日12時在北京逝世,享年69歲。童增首次區分「戰爭賠償」與「民間賠償」概念,奠定了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法理基礎。

  訃告稱,童增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追求歷史正義的一生,是捍衛民族尊嚴的一生。他深刻地影響了中日關係的民間認知,推動了歷史真相的傳播與世界和平事業的發展。

  首次區分「戰爭賠償」與「民間賠償」

  童增1956年6月3日出生於重慶,1982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經濟系,後獲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他曾擔任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會長、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會長、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等職務。1990年,童增發表《中國要求日本受害賠償刻不容緩》,首次區分「戰爭賠償」與「民間賠償」概念,開創性地提出「中國民間受害者有向日本政府和企業進行索賠的權利」,奠定了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的法理基礎。

  童增發起「中國民間對日索賠」運動,持續不斷地致力於揭露侵華日軍戰爭罪行,幫助中國民間受害者及其家人向日本政府和日本加害企業索賠,維護其合法權益,被人們稱為「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

  2014年,在中國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當月,童增首次致函日本政府和首相,要求日本對南京大屠殺謝罪賠償。此後,他每年都以書函形式,要求日本向當年被日本侵略者無辜傷害的中國受害者及家屬賠償謝罪。2024年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前夕,童增第11次向日本政府和首相致函。遺憾的是,這11次致函,並未得到回應。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