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五年規劃通過確立發展目標引領發展方向。圖為今年9月,觀眾在重慶的智博會上參觀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新華社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征程上,一部「五年規劃」的歷史,可以說恰恰也是新中國的建設史與改革史。中國人民大學重陽研究院研究員劉英表示,五年規劃的編製實施,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通過高效有力地調動各方面力量,錨定前行目標和主要任務,中國得以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不斷邁上一個又一個發展新台階。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副院長鄢一龍在《目標治理:看得見的五年規劃之手》一書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每個歷史階段都要制定帶領全國人民共同奮鬥的綱領性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是黨代會報告和五年規劃。五年規劃的作用就是落實黨代會已經確定路線方針的未來五年發展藍圖。
「五年規劃作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每一時期的路徑安排和奮鬥目標,其重大作用在於通過制定發展規劃來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施政理念,通過確立發展目標來引領發展方向,通過部署發展措施來實現發展目標,通過持續的動態調整來推進現代化進程。」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此間對媒體表示,每一個五年規劃的制定、實施和完成,都會有力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行穩致遠。
新中國成立以來,共編製實施了14個五年規劃(計劃)。它們生動展示了新中國70多年發展道路上的一幅幅願景,濃縮了中國人民奮鬥向前的艱辛與成就。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表示,近年來,國際學界和政界越來越認識到,通過堅持編製實施發展規劃,一屆接着一屆幹,一以貫之謀發展,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重要方法,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分析的經典教材。\大公報記者張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