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疆沙漠種水稻 荒灘變糧倉

時間:2025-09-17 05:02:44來源:大公报

  左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五團一連種植的羊脂籽米收割現場。右圖: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五團一連種植戶張正乾。

  在中國西部「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南緣與崑崙山北麓交界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四師二二五團一連種植戶張正乾,望着自家承包的4000畝水稻田,臉上洋溢着豐收的喜悅。這片曾經的鹽鹼荒灘,如今已被金黃的稻浪覆蓋。「預計平均畝產500公斤左右。誰能想到,在這沙漠邊上,真能種出這麼好的水稻!」為種植沙漠水稻,需要改造土壤,排出鹽分和增加有機質。在品種方面選用新品種羊脂籽米,在種植方面採用「旱直播技術」,給稻種穿上「防護衣」。目前用旱直播技術的沙漠水稻已處於大面積推廣階段。\大公報記者 應江洪報道

  二二五團距于田縣39公里,距策勒縣45公里,兩邊都是無盡的沙丘和戈壁,是典型的「風頭水尾」。幾年前,二二五團的土地鹽鹼化嚴重,幾乎寸草不生。2020年起,團裏引進農業科技力量開展改造鹽鹼地行動,張正乾也參與其中。

  洗鹽排鹼 沙漠戈壁變「營養土」

  「剛來的時候,心裏直犯愁。」張正乾說。在這樣的沙漠環境下如何種出水稻來呢?水稻是典型的水生作物,而沙漠的高溫、乾旱、貧瘠,幾乎集齊了所有不適合水稻生長的環境因素。

  首先要進行土壤改良、「洗鹽排鹼」。「我們通過建設溝渠將土壤中的鹽分排出,同時增施有機肥,改善土壤結構。每年往沙地裏灌5方腐熟羊糞和200公斤油渣。」他說,除了增加土壤的有機質,還需要添加微量元素和微生物菌肥。鋅、鐵、硼等微量元素雖然用量很小,但對水稻生長至關重要;而微生物菌肥則能活化土壤,促進養分循環利用,提高土壤活力。經過持續多年的改良,「土壤的有機質增加了,鹽鹼化程度降低了。」硬是把「沙漠胃」改造成了「營養土」。

  乾濕間歇灌溉 節水又防蟲

  選種方面。他們選擇了雲南聲農水稻作物研究所蔣志農教授研發的高原粳稻品種──羊脂籽米。「這個品種的根系扎得深,稻稈也粗,能抵抗大風天氣,適合我們這裏的氣候。能在乾旱環境下生長,同時抵抗高溫和病蟲害。」張正乾介紹道。

  在種植方式上,沙漠水稻採用「旱直播技術」。首先,將稻種經過「拌種包衣」處理,類似於給稻種穿上「防護衣」,增強其抗旱、抗病能力。然後使用專門的水稻旱直播機,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覆土等多個步驟。一天能播種300多畝地,且節水(比傳統方式節水10%)、省工,出苗率卻高達95%以上。

  為最大限度節水,當地採用乾濕間歇式灌溉方式。「水稻根系不需要一直泡在水裏,乾濕間歇式灌溉既保證了水稻生長所需的水分,又能有效殺滅病蟲害。」通過這一系列技術手段,兵團人讓亙古沙漠變身「稻香村」。

  水稻田助修復重建生態系統

  有學者認為,沙漠水稻種植不僅是一項農業技術創新,更是一項具有重大經濟和生態價值的探索。從經濟角度看,沙漠水稻增加了糧食供應,沙漠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的環境使得稻米品質提升。從生態角度看,沙漠水稻種植對防風固沙、改善生態環境有顯著作用。水稻田有效阻擋了沙漠的擴張,持續的灌溉和耕作也改變了局部微氣候,空氣濕度增加,地表溫度降低,為其他植物的生長創造了條件。通過多年土壤改良,原本貧瘠的沙質土壤逐漸變得肥沃。從長遠來看,這種變化是整個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重建。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