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香港教育界:讓歷史記憶轉化為育人資源

時間:2025-09-18 05:03:03來源:大公报

  【大公報訊】記者陳旻報道:自2017年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力追蹤、全程推進37分鐘版馬吉影像從紐約回歸南京。2019年12月13日,紐約馬吉影像37分鐘版「一吋盤」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記者撰寫的歷史紀實著作《從南京到紐約 追尋馬吉影像 揭秘〈拉貝日記〉尋獲與公開內幕》增訂版今年9月在台灣出版,獨家介紹了馬吉影像從發現、核實,到追尋、回歸、溯源等全過程,展現了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文章報國與歷史擔當。在開展儀式上,大文集團向香港愛國教育支援中心與15間香港中學贈送了新書。

  活動現場,多位受贈新書的香港中學校長表示,馬吉影像中血淚交織的歷史畫面震撼心靈,將成為推動愛國主義與歷史教育的重要載體,紀實著作將助力凝聚和傳承香港青年的民族認同,將用好用活影像資料與歷史紀實專著,讓這份民族記憶真正轉化為育人資源。

  德貞女子中學校長莊嘉璐:

  歷史傳承不是單純的文字教學,而應是一代又一代人所銘記的集體記憶,馬吉影像的展出與歷史紀實專著為香港歷史教育提供了鮮活教材。

  學校通過舉辦「人文學科周」組織專題活動,以跨學科形式研究本地歷史及國家發展史。馬吉影像與歷史紀實專著將成為重要教學資源,計劃將其融入歷史課、政治課等,深化學生對「落後必捱打」的理解,引導學生思考戰爭暴力與文明底線的關係。

  沙田蘇浙公學署任校長梁詠怡:

  這份膠片不僅是歷史證據,更是民族記憶的載體,影像中手無寸鐵的平民遭遇,能讓學生更直觀理解「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

  學校將把影像融入歷史課程的學習,組織專題工作坊,讓學生在互動中思考戰爭之惡,深入認識國家苦難與民族復興歷程。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校長馮鄭惠儀:

  學校長期推行「歷史實證教育」,通過組織參觀歷史紀念館、與抗戰老兵交流學習等活動,強化學生對抗戰歷史的認知。

  學校將引導學生對比歷史與現實,探討為什麼某些勢力至今仍在掩蓋南京大屠殺真相,讓青年一代在共情中理解維護國家安全的當代意義。

  學校將通過學術探究、藝術表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在理性認知中建立立體化的認知框架和牢固的國家認同。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