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創新成果/機器人全程操作 生物樣本免損傷

時間:2025-08-29 05:02:54來源:大公报

  圖: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芙蓉實驗室,專家和海外華媒高層交流。/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王凱輝攝

  27日下午,2025全球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採訪團來到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芙蓉實驗室,成立三年以來,實驗室依託湘雅醫學院,不斷以創新的研究成果,突破生命禁區。

  「這是國內首個實現臨床級無人值守的智能化生物樣本庫。」中南大學芙蓉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向波介紹。採訪團走進芙蓉實驗室生物樣本資源創新中心,看到一套全自動超低溫存儲系統完全依靠機器人在精準執行樣本接收、轉運與存儲全流程,徹底規避人工操作帶來的溫度波動風險。

  這台國內首個臨床級無人值守樣本庫,通過AI調度系統實現全程零接觸操作,「傳統人工操作會導致樣本反覆經歷『凍融』損傷,而機器人能將溫度波動控制在±1℃內,讓每一份樣本都『活』着等待使命召喚。」向波說。

  研新藥物 治療黑色素瘤

  向波表示,2022年7月,芙蓉實驗室在「精準醫學」國家戰略背景下應運而生。揭牌兩年,其創新成果已三次刷新國際認知:全球首例臍帶間充質幹細胞治癒銀屑病、人胚胎幹細胞來源肝細胞成功救治肝衰竭患者、豬胰島異種移植讓糖尿病患者告別胰島素注射。這些曾被視為「天方夜譚」的突破,如今正從實驗室走向臨床。

  記者了解到,在腦科學與腫瘤免疫治療領域,實驗室碩果纍纍。科研團隊發現黑色素瘤的中國人特異性靶點,研發出全球首創1.1類小分子藥物;精神障礙研究團隊首次揭示毒素抗癌肽的作用機制,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開闢新路徑。這些成果被《自然.醫學》評價為「亞洲精準醫學的範式革命」。

  在實驗室走廊的「榮譽牆」上,記者發現有一組數據格外醒目:3年引進33名國家級領軍人才,12名青年學者入選國家傑青、優青;牽頭25項國家級重大項目,獲華夏醫學科技獎等頂級獎項17項……這背後是湖南「惟楚有材」的厚積薄發,更是創新生態的「熱帶雨林效應」。

  「這裏能讓我同時成為科學家和創業者。」青年研究員小李的履歷印證了這一點,她開發的「腫瘤液體活檢早篩盒」在實驗室中試平台完成工藝驗證後,隨即獲得校友企業5000萬元風險投資。美國《中華商報》副社長夏善晨告訴記者,「這裏的設備集群超過歐洲多數頂級機構,更珍貴的是聚集了一批尖端人才,擁有豐富的臨床資源。」\大公報記者姚進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