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這個詞,給人印象不好。說起「菌」,我們首先想到細菌、病菌。不過,在春城昆明,菌是個好詞兒。此處的「菌」,就是蘑菇。菌子之於昆明,如熊貓之於成都,鐵塔之於巴黎,已成城市符號。昆明各大景點售賣的特色冰箱貼,都少不了菌子加盟。
更誘人的,當然是開滿大街小巷的菌子餐館。據現有的研究,全球已知野生食用菌二千五百餘種,我國已知約一千種,雲南近九百種,佔全國的百分之九十。《憶揚州》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極言揚州風姿。如果套用到雲南,那麼,神州一千食用菌,十有八九在雲南。
作為資深吃貨,又逢吃菌子季節,我當然不能錯過。在網上找了家好評店,打開菜單,看花了眼,擺滿店廊的蘑菇,也認不出幾樣。圖省事便點了個菌子火鍋套餐,再加一份菌子燜飯。不一會兒,端上一個雞湯鍋底,一個食盒分作十格,每一格裏是一種野生菌,服務員拿起長筷子,輕撥快揀,一一下鍋,又蓋上尖草帽似的鍋蓋。
忽然想起網上說雲南「見手青」尤為鮮美,便問服務員:剛才下鍋的有「見手青」嗎?她答:有,並指着幾片紫青色的說:這就是。我又問:聽說有毒。答:是啊,並「補刀」:這套餐裏好幾種都有毒呢!見我面生懼色,又說:沒事的,我們知道做法。我剛放心些。她又嚴肅地說:我不揭鍋就不能吃,筷子攪和也不行。大約二十分鐘後,她過來揭開「草帽」,濃香撲鼻,正待動箸,她卻搶先舀出一小勺放進小塑料盒,解釋道這是用來「留樣」的。可見中毒危險確實存在啊。
戰戰兢兢吃了起來,越吃胃越開,越吃膽越壯,吃完朝四周看了看,沒有網傳的貓說話、樹走路之類怪象,心裏石頭轟然落地。江浙產河豚,味鮮毒烈,食用需專法烹製,故有「拚死吃河豚」之說。在昆明,或可改「拚死吃菌子」,以表彰吃貨之精神。 (滇行六記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