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中介在網上貼出「代Call網約車」廣告貼文,以優惠折扣作招徠。下圖:乘客透過WhatsApp與中介聯絡,中介提供網約車資料及上車時間地點,以折扣價報價。乘客經網上支付向中介付款,中介收款後叫車,發給乘客車牌及識別碼。
政府提出規管網約車服務,從平台、車輛及司機三方面着手,確保符合法例、安全標準和服務質素。《大公報》調查發現,有中介在網上賣廣告,聲稱提供「代客叫網約車」服務,以優惠折扣作招徠。大公報記者以乘客身份實測,懷疑有人透過包車形式,再拆散服務收取費用。
有立法會議員提醒,光顧有關中介服務,等同透過陌生人叫車,沒有質素保障,乘客更可能受騙,一旦遇到服務問題或發生意外,隨時投訴無門。運輸及物流局關注事件,重申若任何人利用汽車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運輸署會把個案轉交相關執法部門跟進。
薄利多銷 用優惠券賺差價
大公報記者昨日在網上二手拍賣平台以「代Call車」為關鍵字搜索,發現有超過400個相關帖文廣告,內容提及透過中介叫車,可享有不同優惠折扣,例如「100元車費以內一律收費45元」、「100元以上減55元」等,服務包含各大網約車平台,由本地各區點到點,以至跨境車輛服務,任君選擇。
記者隨後以乘客身份,隨機抽了四個帖子,按帖文提供方法聯絡中介,其中一人回覆。該名中介表示,平台至今已接單超過一萬張,符合「可信度」,乘客只需告知上落車地點,由他再報價,如果覺得價錢合理,便可以即時安排網約車。
記者實測從香港仔到紅磡,若按網約車平台正常價錢,收費約186元,中介報價208元,但提供60元扣減優惠,最終記者透過支付寶付款148元,即實際減價38元。
中介收款後,約一分鐘回覆記者,三分鐘內可以上車,並將司機車牌號及上車時需要提供的「上車PIN碼」發送過來,過數分鐘後,一輛私家車來到上車點。上車後,記者問司機關於訂單的信息,司機表示「(我)只是正常接單,不知道什麼中介。」不過,司機隨後透露,今次行程屬於「包車」形式操作。
「我們只是正常接單,平台如果有提供優惠,可能會平少少,但平不了幾多。」司機強調,並不認識「包車」的人,但估計有人透過提供優惠,取得一定數量的客人,透過「薄利多銷」獲利,「他們(『包車』中介)可能以量取勝,乘客直接轉數過去,再抽平台優惠券差價,賺取中間『油水』。」
網上現廣告群組 用戶稱優惠吸引
大公報記者追查後發現,部分中介開WhatsApp群組,每日公布營運時間,有中介報稱目前已有超過600名成員,部分聲稱可儲值1000元,成為會員後再享有會員價。有經常透過中介叫車的乘客表示,今年初開始使用服務,每星期兩至三次,平均取得約七折優惠,較市面部分網約的士提供85折優惠更加便宜。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陳紹雄回覆《大公報》查詢表示,有關經營手法透過陌生第三者叫網約車,乘客無法即時透過手機應用程式追蹤行程,一旦發生爭拗或交通意外,隨時投訴無門,而且乘客有機會遇上網騙,現時政府已向五間的士車隊發牌,呼籲市民光顧合法合規的網約車。
運輸及物流局回覆查詢表示,根據現行法例,任何人不得駕駛或使用汽車,或容受或允許他人駕駛或使用汽車,以作出租或取酬載客用途,除非該車輛領有生效的出租汽車許可證。局方強調,政府一向十分關注任何人利用汽車作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的情況,並一直採取針對性執法行動,以打擊非法出租或取酬載客活動,運輸署會繼續就駕駛執照相關事宜與有關部門合作,包括把懷疑非法載客取酬的個案轉交相關執法部門跟進。\大公報記者 張真、馮錫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