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子午工程二期 多項設施領先全球

時間:2025-03-22 05:02:35來源:大公报

  圖: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羅冰顯介紹空間天氣預報。\大公報記者劉凝哲攝

  歷時約5年的建設,「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過國家驗收。這是國際首個覆蓋日地空間全圈層(太陽風─磁層─電離層─中高層大氣)的綜合性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設施,一批大型監測設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其建成將顯著提升中國空間天氣預報預警能力,標誌中國空間環境地基監測能力躍居世界領先地位。香港科學家亦首次參與這一重大工程,子午工程中心主任冀利用監測數據服務大灣區經濟建設。\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北京報道

  子午工程於1993年提出構想,2005年立項,2008年開工,2012年工程一期正式運行。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主任,子午工程中心主任李暉表示,子午工程一期是從無到有,而子午二期是從有到強。「我們走出了一條獨立自主自強的道路,自主研製出一系列標誌性的設備,以稻城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為代表的一系列大型設備,正屹立於我們的國土之上」,李暉自豪地說。

  六年建設 監測網絡遠達南北極

  據介紹,子午工程二期於2019年11月開工建設,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牽頭,聯合8個部門的15家單位協同攻關,創新性構建「一鏈、三網、四聚焦」的監測體系,實現從太陽表面爆發、行星際傳播到地球空間響應的全鏈條追蹤監測。在中國本土、地球南北極區實現對近地空間的協同網絡化監測,從而助力日地空間環境整體變化機理、空間物理基本物理過程等前沿科學研究,並為空間天氣預報和預警服務提供關鍵的自主數據輸入。

  子午工程二期建成了一批大型監測設備,其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球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實現了最大視場達到10個Rs(太陽半徑)的連續穩定的太陽射電成像與頻譜觀測能力以及日冕射電活動的三維層析;國際首台全季節觀測陣列式大口徑激光雷達實現探測高度200-1000公里,其信號靈敏度是國際同類設備的100-200倍;全球探測能力最強的三站式相控陣非相乾散射雷達,實現上千公里電離層的CT掃描和3分量成像探測能力……

  聯合港高校 研究灣區電磁環境

  值得一提的是,子午工程二期的空間天氣監測儀器也首次在香港理工大學落地。據了解,這台空間天氣監測儀器名為「電離層高頻多普勒監測儀」,可用於研究電離層的擾動和不規則體、電離層對太陽耀斑的響應、磁暴和颱風引起的電離層擾動等。

  「香港的科學家非常感興趣,科研團隊也很有優勢。」子午工程二期總工程師徐寄遙告訴記者,這次子午工程二期落地香港是合作的開始,期待包括香港科學家在內全國團隊都能在子午工程的平台上合作研究。李暉表示,已聯合香港高校相關的團隊,開展大灣區附近電磁環境擾動機理的研究,希望利用子午工程自主的監測數據來服務大灣區經濟建設。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