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巴黎協和廣場上的方尖碑。
當我第一次站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前的方尖碑前,慢慢抬頭向上仰望,一直望到方尖碑的方尖上,望到藍天的白雲上,一種由衷的震撼發自心靈,它的建造年代在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時期,在三千多年前,是一塊從阿斯旺山區開採的整體花崗岩,重達數百噸,高達二十五米,古埃及人是靠什麼把這個巨物從百十公里以外的阿斯旺山區開採好,又像雕刻木頭一樣雕刻成眼前的方尖碑?又把它直直地矗立起來,直刺藍天,直望太陽。一開始我一直以為那是古埃及拉美西斯二世手中的一柄寶劍,把它劍指藍天是為這位法老樹立雄威,上面刻滿了「天書」,是古埃及創造的象形文字,應該就像中國古代君王的寶劍,比如越王勾踐的劍,上面雕刻有鳥篆銘文一樣。但是我錯了,法老神廟前矗立的方尖碑就是為法老樹碑立傳的石碑,像中國皇陵前的功德碑一樣,所不同的是功德碑是被一隻栩栩如生的贔屓背着,據說是龍九子中的老六;而方尖碑的底座是寫滿描金的銘文,是古埃及歌頌太陽神的頌文。而方尖碑上通體的頌文竟然是古埃及人在五千年前創造的古文字,叫人驚愕不已,感嘆不已。採石的阿斯旺山區距離盧克索足有二百二十多公里,中間還隔着寬闊洶湧的尼羅河。古埃及人的智慧和創造力讓人不可思議。故雕有九龍的雲龍階石重達兩百噸,是從北京房山大石窩鎮開採的,運輸時動用兩萬餘人,通過打井取水鋪設冰道拖運,其艱難歷來沒有。而盧克索這尊方尖碑的拖拉運輸要早於明王朝兩千六百多年,想起那些距今四千六百多年古埃及的金字塔,想起斯芬克斯之謎,是終有一解,還是恆無題解。
更讓人震驚的是在盧克索神廟前曾有一對方尖碑,其另一尊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方尖碑在公元一八三〇年被當時任埃及總督的穆罕默德.阿里贈送給了法國國王,經過兩年多時間渡過大西洋,被運至巴黎,後被放置於協和廣場。兩年多的時間,這其中該有多少困難?約二百三十噸重、二十三米高的整體花崗岩方尖碑,運到巴黎,這份重禮,使整個巴黎,整個法國都沸騰了。這份厚禮送到巴黎後,正趕上天地姻緣,恰到好處。方尖碑也沒有想到,它竟然是沐浴着法國大革命的洗禮扎根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上。因為原來那兒矗立的是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青銅雕像。路易十五有多麼受法國臣民擁戴?一七四四年,當他重病時,全法國都在悲哀,都在痛心疾首,為了世世代代紀念他,還為他創作了一尊十分帥氣的青銅像。但路易十五命大,起死回生,整個法國都為他的痊癒喜極而泣,奔走歡呼,並把那個新建成的廣場命名為「路易十五廣場」。想起中國有個成語叫「望塵而拜」,用來形容當時的法國人對路易十五的崇拜特別貼切形象。僅僅過去二十六年,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巴士底獄被攻陷了,路易十五的青銅雕像被粗暴地推翻,又被瘋狂地肢解;國王路易十六就是在「路易十五廣場」上,在震耳欲聾的歡呼聲中被砍下頭顱,挑首示眾。光禿禿的「路易十五廣場」只剩下他曾經讓千百萬法國人敬仰過的那尊青銅雕像的半條腿和一隻腳。正當革命黨人準備重建新秩序時,「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從埃及運來的方尖碑到了!他們把「路易十五廣場」改名為「協和廣場」,三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造的歌頌他自己的方尖碑被高高矗立在巴黎協和廣場之上,原本屹立在盧克索底比斯神廟大門的西側,而如今只有矗立在東側的另一尊方尖碑還在守護着底比斯神廟,它的孿生兄弟經過兩年多輾轉艱苦的運輸,被整體運到了巴黎,成了巴黎協和廣場上最高大雄偉、奇特雄渾的建築物,這尊方尖碑傲視着整個協和廣場,也傲視着整個巴黎城,也傲視着法國大革命。
據說每當升起的朝陽的第一束光芒和落日晚霞的最後一抹霞光照耀在這尊方尖碑的碑尖時,都會有閃耀的金光,那就是猶如古埃及胡夫金字塔塔尖的表面曾鍍有一層薄薄的黃金塗層。